北京作家韩静新作——铲车辙里道义
2025年的三伏天,注定是不平静的。就拿首都北京来说吧,去年干着大半年,甚至冬季未下一粒雪花。今年夏天就阴雨天不断。尤其三伏天连续暴雨袭击京城,七月末,周边山区村民苦不堪言,雨水进了院,屋中漂起来……密云区太师屯镇的葡萄园村当属一例。成了一片汪洋。当浑浊的洪水漫过窗台,当呼救声在雨幕中支离破碎,五辆铲车轰鸣着闯进了这片绝境。王天宇、王利新、王利国、王冲、段晓成,五位普通的村民,开铲车在洪水里展开了一条生路。一百二三十位被困者踩着铲斗的边缘转移时,或许没人看清他们被泥浆糊住的脸,但那些深深浅浅的车辙里,藏着比洪水更汹涌的力量。
文女士说起儿子王天宇时,语气平淡得像在讲今天的天气。"孩子去救人,再平常不过",这句被她反复念叨的话,比任何颂词都更有分量。在这个习惯用"英雄"二字给凡人贴标签的时代,这位母亲的流露出的是自然反应。——道义本是生活的底色,如同空气与水,平常到不必刻意提及,却在关键时刻成为救生的氧。
生活里我们不大注意对平凡的敬畏。当王天宇的母亲回忆起儿子儿时把零用钱分给伙伴,见了乞者总要递上几块钱时,让人们觉得,‘’英雄‘’非一时心血来潮,它由遗传、环境、个性,学识等综合体现。不是成年后突然迸发的英勇,而是成长过程中就埋下的种子,在日复一日的善良里扎根,终在暴雨中长成可以遮风挡雨的树。那个拒绝母亲送饭的壮汉,那个因低血糖差点栽倒在铲车上的司机,那个不顾自己安危,关键时刻冲向前!诠释了平凡中显伟大的人格魅力!
像王天宇母亲那句带着嗔怪的打趣:"老妈都漂起来了,还去救别人呢。"这句藏着担心与自豪的话,道尽平民英雄的朴素一面——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在"自家事"与"他人难"之间,本能地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无关豪言壮语,无关利益权衡,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是刻在骨子里的那份良善。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见过太多精心设计的"善举",看过太多镜头前的"感动"。但葡萄园村的五兄弟没有时间排练,没有精力作秀。他们的救援服上沾着的泥是真的,低血糖犯时冒的冷汗是真的,铲斗里老人孩子的哭声也是真的。这些未经修饰的真实,比任何刻意营造的强光更有穿透力。当王天宇在洪水里连轴转了十几个小时,当他的母亲在电话那头一次次听着忙音,这些冒险的疼痛与牵挂。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
文女士说"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打小就是个仗义心肠"。这句话里藏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伟大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奇迹,而是由无数个平凡的善念累积而成的必然。就像葡萄藤需要在每个清晨吸纳露水,在每个黄昏积蓄养分,才会在秋天结出饱满的果实。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里的小小善意,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瞬间,那些"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片刻,终会在某个危急时刻,汇聚成改变人命运的力量。
暴雨终将停歇,洪水终将退去,葡萄园村的重建会陆续展开。五辆铲车会回到田间地头,继续铲土、运料,做原本该做的事。王天宇们也会脱下救援服,洗去一身疲惫,回到寻常的生活里。但那些被他们从洪水里救出来的生命,那些被碾过的泥泞土地,将永远记得这个七月末的午后——当灾难来临时,有一些普通人,会像他们驾驶的铲车一样,用最坚实的臂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愿平凡而伟大的、天宇似的善举人多起来!
作者简介:

韩静,女,党员,本科。做过播音员、教师。北京杂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等会员。杂文家,记者,专栏作家等。
迄今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散见《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纪检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上海法制报》《江苏教育报》《阜阳日报》《松原日报》《今晚报》《经典杂文》《奥门杂文》《前线》《中外企业》《东方散文》《中原文学》《诗中国》《写作》《芳草》《参花》《北京文学》等。作品二十多次获全国大赛奖。入选《中国杂文年选》《北京杂文选粹》《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世界华文小说精品选》等。简历入《中国文学家辞典》多篇杂文选入《百度文库》杂文《人的公园,狗的厕所》发‘’纯文学‘’媒体点阅近70万
已出杂文集《回炉再造》散文集《爱,是不同的》两畅销书(国家图书馆收藏)。另杂文集、诗集待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