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潜夜
“档案馆……怎么进去?”
素芬的声音落在冰冷的夜气里,平静,却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决绝。
陈大有像是被这直接的问题噎住了,狂热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露出一丝畏缩和现实的窘迫:“进……进去?那地方有守夜的……而且肯定锁得严实……”
“你不是村长吗?没由头进去?”素芬盯着他,目光锐利。
“我算个屁的村长!”陈大有苦笑一下,笑容比哭还难看,“在那些人眼里,就是条看门的狗!平时去送个报表都得点头哈腰登记半天,这大晚上的,用什么理由?再说……现在这风声,怕是早就打过招呼了,我这张脸,就是通行证!”
他烦躁地抓着自己的头发:“硬闯更不行,那地方有警报,一响全都完蛋!”
两人沉默下来,只有夜风吹过废弃拖拉机站的铁皮棚顶,发出呜呜的声响,更添几分凄凉。
素芬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刚升起的一点孤勇,瞬间被冰冷的现实浇灭。是啊,那是县档案馆,不是菜园门。
就在绝望再次攫住她时,陈大有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诡异的光:“等等……有个地方……或许……或许能钻空子……”
“什么地方?”
“档案馆后墙……挨着老印刷厂仓库的那边……”陈大有压低了声音,像是怕被什么听见,“去年夏天暴雨,后墙根塌了一小块,当时用砖头胡乱垒了下,外面抹了层水泥遮丑,但里面……里面可能没堵实在!我后来去交东西,好像瞥见那块的砖缝有点松……”
他越说越快,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老印刷厂仓库早就废了,没人去!从那边摸过去,不容易被发现!”
“就算能进去,档案室在哪?六六年的封存档案又放在哪里?你知道具体位置吗?”素芬追问,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锤子,敲打着这个临时起意、漏洞百出的计划。
陈大有被问住了,张了张嘴,颓然道:“我……我只知道在二楼西头……具体哪个柜子……得……得进去找……”
大海捞针。而且是在随时可能被人发现的情况下。
素芬看着眼前这个慌乱无措的男人,心里明白,指望不上他。但那个墙根的漏洞,是唯一的缝隙。
“带我去那个墙根看看。”她最终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陈大有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真敢去,犹豫道:“素芬,太危险了……”
“还有比现在更危险的吗?”素芬打断他,眼神在夜色里亮得惊人,“带路。”
陈大有被她的眼神慑住,咬了咬牙,终于点头:“……跟我来。小心点,别弄出动静。”
两人一前一后,像两个幽灵,贴着墙根和阴影,绕过主街,钻进狭窄污秽的后巷。县城已经沉睡,只有零星几盏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档案馆是一栋苏式的老楼,灰扑扑的墙面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敦实和压抑。果然,在后墙与废弃印刷厂仓库的夹角处,有一片墙根的颜色略新,水泥抹得粗糙不平。
陈大有紧张地四下张望,然后示意素芬蹲下。他用手轻轻抠了抠那片新抹的水泥边缘,果然,有碎屑掉下来。他用力扳住一块砖头的边缘,往外一抽——
砖头竟然真的有些松动!虽然没能完全抽出来,但露出了一个足够伸进手臂的黑黢黢的缝隙!一股陈年纸张和灰尘的霉味从里面涌出。
“真的……真的没堵死!”陈大有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恐惧。
素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凑过去,用手电筒往里照了照(手电筒是刚才从姑婆家顺手拿的,用布蒙着灯头)。里面是档案馆的地下室?堆放着一些废弃的桌椅和杂物,光线太暗,看不太清。但洞口大小,似乎勉强能容一个瘦小的人钻进去。
“我进去。”素芬没有丝毫犹豫。
“你?!”陈大有惊愕地看着她,“里面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太危险了!”
“你在外面望风。”素芬已经开始活动手脚,准备往里钻,“有动静就学猫头鹰叫。”她记得后山猫头鹰的叫声。
“可是……”
“没有可是!”素芬打断他,眼神决绝,“告诉我,二楼西头,具体怎么走?”
陈大有看着她瘦小却异常坚定的身影,知道自己拦不住,也或许心底那丝被压抑已久的良知和恐惧促使他孤注一掷。他咽了口唾沫,快速说道:“进去如果是地下室,找楼梯上一楼,然后……然后右手边走廊到底,再上二楼,西头那一整排铁皮柜,都是封存的旧档……六六年的……应该就在那片……钥匙……钥匙肯定在守夜人那里,你得……你得自己想办法……”
素芬点点头,表示记住。她最后看了一眼外面沉寂的夜色,然后深吸一口气,俯身,像一只灵活的狸猫,开始艰难地从那个狭小的洞口往里钻。
粗糙的砖石刮擦着她的皮肤,冰冷的灰尘扑面而来。她咬紧牙关,一点一点地挪动,终于,整个人完全钻了进去,噗通一声落在里面松软的积灰上。
里面一片漆黑,霉味更浓。她解开蒙着手电的布,一道微弱的光柱划破黑暗。果然是个堆放杂物的地下室,到处是蜘蛛网。
她不敢耽搁,按照陈大有指的方向,摸索着找到楼梯,蹑手蹑脚地往上走。木制楼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寂静的楼里显得格外刺耳。她的心悬在嗓子眼,每一步都像踩在雷区。
一楼走廊空旷无人,只有她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在回荡。守夜人在哪里?在前门值班室?她祈祷着。
顺利找到通往二楼的楼梯。二楼更安静,空气也更滞重,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西头,一整排深绿色的铁皮档案柜像沉默的巨兽,排列在昏暗的光线里。
她走过去,柜门都上着沉重的挂锁。她试着用手拉了拉,纹丝不动。
钥匙……果然在守夜人那里。
难道要空手而归?她不甘心地用手电照着柜门上的标签。灰尘太厚,字迹模糊。她用手擦去灰尘,费力地辨认着——“1964-1965……人事调动……1966-1968……运动专项……审查处理……”
“审查处理”!就是这里!
她的心跳加速。可是锁着……
她焦急地四下张望,希望能找到什么工具。目光扫过旁边一张废弃的办公桌,抽屉都开着,里面空空如也。她失望地准备离开,脚下却踢到一个硬物。
低头一看,是一个半埋在灰尘里的、锈迹斑斑的金属文件筐,里面似乎还有几件废弃的文具。她弯腰捡起来,胡乱翻捡着——断铅笔、空墨水瓶……然后,她的手指碰到一个冰冷坚硬的东西。
是一把老式的、同样锈迹斑斑的钢笔!笔帽已经不见了,笔尖也钝了,但是……笔尖似乎是某种坚硬的金属……
一个疯狂的念头冒出来。她拿起那支破钢笔,走到标着“1966-1968 审查处理”的柜门前,选中那把看起来最旧、锁孔最大的挂锁,将坚硬的笔尖用力塞了进去!
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转动、撬动……锁芯内部发出艰涩的摩擦声。她的手因为紧张和用力而微微颤抖,冷汗从额角滑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没有任何动静,只有她自己粗重的呼吸和笔尖与锁芯较劲的细微声响。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
“咔哒”一声极其轻微的脆响!
锁弹开了!
素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颤抖着手,取下那把沉重的挂锁,缓缓拉开了铁皮柜门。
一股更加浓烈的陈旧纸张气味扑面而来。里面是一排排牛皮纸档案袋,整齐地排列着,每一个袋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名字和事由。
她的手指急切地划过那些陌生的名字,心跳如鼓。在哪里?赵青山……赵青山……
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她看到了那个名字——赵青山。档案袋比旁边的似乎更厚一些,标签上的字迹也似乎更潦草。
她急切地将其抽了出来。袋子很沉。她走到窗边,借着远处路灯透进来的微弱光线,颤抖着解开缠绕的棉线。
里面不止一份文件。最上面就是那份所谓的“专项汇报”,标题和姑婆给的那份决议类似,但内容……内容却触目惊心!
详细记录了“审查”过程中的一次次“谈话”,充斥着赵青山“拒不认罪”、“态度恶劣”、“企图串供”的指控,最后的部分描述了那场火灾——“嫌疑人情绪失控,抢夺审查材料企图销毁,不慎打翻煤油灯,引发火灾,现场抢救无效……”落款处,是几个熟悉的签名:陈永康、陈大有……还有另外两个陌生的名字。
而在这份汇报下面……素芬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是几张被火烧过、边缘焦黑卷曲的照片!虽然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是火灾现场!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蜷缩成一团的尸体!背景是烧塌的房屋框架。
还有……还有几页纸张材质不同、字迹也不同的记录,像是匆忙写就的现场勘验笔记,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些零散的词句——“锁头完好”、“门窗无外力破坏”、“煤油灯位置存疑”、“尸体姿态不自然”……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被打了个叉的问号!
这些……这些才是真正的东西!被精心隐藏在正式汇报下面的东西!
素芬的心脏狂跳得几乎要炸开!她手忙脚乱地想把这些致命的纸张塞回档案袋,全部带走!
就在这时——
“嗡——!!!!”
尖锐刺耳的警报声毫无预兆地猛然炸响!瞬间撕裂了整个档案馆的死寂!红色的警报灯在走廊尽头疯狂闪烁!
被发现了!
素芬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档案袋差点掉在地上!怎么会?!她明明没有触发任何东西!
脚步声!沉重急促的脚步声已经从楼下传来!不止一个人!还有男人的吼声:“在二楼!快!”
完了!
她脑子里一片空白,下意识地把那几张最关键的照片和现场笔记胡乱塞进自己怀里,也顾不上档案袋了,转身就想跑!
可是往哪跑?楼梯已经被堵死!
她绝望地看向走廊另一头——那边是死胡同!只有一扇窗户!
她扑到窗前,窗户是从里面插上的老式插销,锈死了!她用力扳动,纹丝不动!
脚步声已经冲上了二楼!手电光柱乱晃!
“站住!不许动!”
素芬瞳孔骤缩,求生的本能让她爆发出最后的力气,抬起手电筒,用金属尾部狠狠砸向窗玻璃!
“哗啦——!”玻璃碎裂!
与此同时,档案室的门被人猛地踹开!几个高大的身影冲了进来!
素芬想也没想,抓着那些尖锐的碎片,纵身就从破开的窗口跳了出去!
“砰!”她重重摔在二楼窗外的泥地上,剧痛瞬间席卷全身,眼前一黑,几乎晕厥过去。
警报声还在头顶尖锐地嘶鸣,档案馆里人声鼎沸,手电光柱从破窗探出,在她身上晃动。
“跳窗跑了!追!”
她听到身后传来的怒吼声。
她挣扎着爬起来,不顾浑身散架般的疼痛,踉跄着,一瘸一拐地朝着与废弃印刷厂相反的方向、那片更深的黑暗里亡命奔去。
怀里,那几张烧焦的照片和潦草的笔记,像烧红的烙铁,烫着她的胸口,也照亮了她身后追逐的脚步声和越来越近的、凶狠的犬吠声。
这一次,她可能真的在劫难逃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