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到底有多大
文/赵育康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用杨继国的平凡故事拆解“大爱”的分量,字里行间满是直抵人心的力量。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细节的真实刻画:养老钱与压岁钱所凑成的 800元、为凑整数特意借的200元、家人反对时的内心纠结,这些带着生活褶皱的片段,让 “1000元捐款”超越了数字本身。在生意受挫、家人患病的困境下,这份坚持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不是富裕后的锦上添花,而是困顿中的倾囊相授,恰是“国家有难,八方支援”最朴素的注脚。作者以“100 个人有100 种诠释”开篇,却用一个人的故事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大爱从不在豪言壮语里,而在杨继国蹒跚凑钱的身影中,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善举里。文中略提的汶川捐款、日常义举等过往,更让这个人物形象立体逼真起来——他的大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生命底色。全文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捶胸顿足”“打了几个转” 等动作描写,让一位普通村民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当“大爱”被无数宏大叙事包裹时,这样沾满烟火气的故事,恰恰道出了真谛:它或许小到只是1000元的微光,却能在危难时刻汇聚成照亮民族的星河。【编辑:纪昀清】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看到或听到大爱这个词。当问到大爱有多大时,100个人可能会有100个表达和诠释。今天我想通过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四屯镇曙兴村村民杨继国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大爱是多大。
2020年武汉疫情蔓延全国,四处封城,到处隔离,一霎时,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着危难与考验。
时年70岁的杨继国,一个普通老百姓,以个人的名义为武汉疫情向陕西省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
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杨继国看着全国疫情的不断恶化,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揪心,紧张,难受。特别是看到武汉李医生的死,让他捶胸顿足,难过落泪。当着全家人他提出要给武汉疫情捐款。
老婆听了反对,说她看病的钱给别人都没还完哪。儿子也不支持劝道:“2008年汶川地震,咱捐款几千块。那时家里生意好,捐几千块不在乎。可如今呢,生意不顺,还有好几万负债,妈妈生病瘫痪三年了,自己生活都紧巴,怎么捐?”
杨继国心里也纠结,是的,现在的家境不好,大不如前。可如果不捐,心里梗得难受。国家有难,八方支援。身为老百姓,作为国家的子民,怎能见死不救呢?
杨继国铁了心,他把自己养老钱200多块,孙子过年挣的压岁钱500多块,凑在一起数了一遍又一遍,才是800多一点。所捐的800块已经是全部家底了,怎么办?他在院子打了几个转,随后走向原村妇联朱主任家,借了200块,说是自家有急用。这样凑成了1000块。用老杨的话说,给国家捐,不管怎样都要捐个整数!1000块不算多,可叹老杨是咋来的1000块啊!
可怜老杨还不知道怎样捐,他托好友朱家查村的赵明景帮忙给陕西省红十字会捐了1000块,为此陕西省红十字会还为他颁发了捐赠证书。
其实杨继国的爱心故事很多,不仅仅是汶川地震、武汉疫情的捐款,还有平日里给村幼儿园、给村小学、给村里五保户、给村贫苦人家的义捐和资助,还有一次次的拾金不昧,拉出哪一件事都挺感人的。故事讲不完,门前牌匾赞风范。
杨继国,个头不高,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一家5口人,3个残疾。几十年来用普通老百姓的行为注解和丰富着大爱无疆的内容和境界。

【作者简介】赵育康,60后农民,作务猕猴桃为本,喜欢写作、摄影、书法、唱歌、朗诵。为周至县多个协会会员。不负光阴,不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