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岩波
因为我是五零后,所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是一次和几个朋友吃饭,面前的一壶酒基本喝干,不知是谁起头,拎出一个五零后的话题,于是,酒桌上突然热闹起来。争先恐后,人人发言。因为大家全是五零后。大家互相补充,互相提醒,形成下面这些内容:
根据2024年有关网站发布的《中国人口结构》数据,目前50后人口为1.61亿人。2025年有关方面发布的《1949-2024中国人口出生数据》及多篇相关文章均支持这一数值。现在我们这代人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的行列,这个群体十分庞大,今生今世跌宕起伏,有辛酸也有甜蜜,有苦涩也有欢乐,有难扛的岁月,也有一帆风顺之时。其中的很多人叫“解放”、“援朝”、“建国”、“和平”、“红旗”、“胜利”、“跃进”等等,时代特征非常明显。下面这些运动或叫工作,即使没经历过,也听父辈讲过,或在教科书上看过:
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从1947年开始,持续到1952年,主要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土改”二字是不是耳熟能详?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开始,至1951年10月结束,旨在打击反革命分子,维护社会稳定。三反运动:1951年12月开始,至1952年10月结束,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将电影《武训传》定性为宣扬"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发动全国性批判。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一化三改造运动:1954年开始,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开始,鼓励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批判胡风1955年5~6月。1956年工业企业公私合营,1957年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1958年5月开始,强调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但随后出现了浮夸风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7月开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更高级的集体生产形式过渡。反右倾运动:1959年开始,针对一些对“大跃进”提出批评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很多五零后的父辈就是当事人)
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1959至1961,一半以上的五零后挨过饿。四清运动:1963年至1966年,在农村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干部作风和经济问题。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6日开始,持续到1976年,国家一度出现互批互斗局面,学校停课两年。1968年“复课闹革命”有人参加过“红小兵”,有人参加过“红卫兵”。其中,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1966年。两年的停课,耽误了很多学业。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12月开始,大量城市青年被送往农村和山区接受再教育,持续到1978年10月。很多五零后能够上大学而失去机会。城市中多数家庭都有知青。(很多五零后本人就是当事人)
70年代:一打三反运动:1970年1月开始,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批林整风运动:1971年12月开始,针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2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批林批孔运动:1974年1月开始,旨在批判林彪、孔丘的反动思想。1975年1月,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1975年8月14日开始的《评水浒》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975年11月开始,针对邓小平等人试图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行动。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9月毛泽东逝世,10月逮捕四人帮。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当年冬天,关闭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等一系列大规模工作。(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很多五零后就是当事人)
改革开放后广大知青陆续回城,以各种方式谋生。五零后基本全都经历和参与了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经商大潮,城市五零后大部分被动下岗重新经历艰难谋生。五零后中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国家中流砥柱,但取得人生重大成就者只是极少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贪腐和反贪腐、和老大哥好又反目、和美帝打和美帝好和美帝分……大家最幸运之处,是巨变的中国近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人生伴隨重大历史转折而起伏,别无选择地被时代所裹挟。红旗下出生却先天不足,许多人从小在饥荒中成长,吃尽苦头,当然。这也为他们日后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打下了基础。曾经在舆论上享受未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荣誉称谓。五零后在文化上还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群体,对儒、道等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又对社会主义理念、集体主义精神等有着坚定的信仰。这种双重文化背景使得五零后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既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又能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五零后结婚大多都经过了中间人介绍,近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五零后的自由恋爱是极少数,在恋爱观上表现得内敛、拘谨、纯粹、幼稚和简单,基本不掺杂功利色彩。而且对婚姻和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零后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或者公婆,还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孙辈出生后,还要肩负起带孙辈的任务。基本特征是为他人而活,不为自己。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常常为那些大而摸不着的名词而活。如:国家、民族、集体、革命等,往往成为信仰和追求。多数人活不出自我,活不在当下。
五零后从其经历来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五零后的身上,凝聚了刻苦、勤劳、认真、节俭、本份、诚实等多重优秀品质。本届国家领导人,基本都是五零后。五零后怀抱着坚定的理想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一辈人的特征,不可复制,以后再难出现。已到“古稀”之年的五零后,多数人只有一个心愿,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多活上几年,就能见到更多的时代巨变……朋友,你是五零后吗?不论是不是,我都祝福你!这就是五零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