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明珠:成都的千年烟火与山河气韵
文/王博(西安)
在华夏文明的版图上,成都犹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西南腹地的山水之间。这座被《华阳国志》称为"天府之国"的城市,两千年来始终保持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壮阔气象。当第一缕晨光掠过龙门山巅,整座城市便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平原上苏醒,开启它独特的千年韵律。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种"雪山守护、江河滋养"的天然禀赋,造就了成都"天府明珠"的独特气质。
漫步宽窄巷子,青砖黛瓦间飘散着时间的沉香。作为清代少城(满城)遗留的唯一街道,这里每一块斑驳的墙砖都镌刻着"蓉城"的记忆。与大慈寺遥相呼应的是唐代名刹——这里不仅是玄奘受戒之地,岑参笔下"高阁逼诸天"的意境在此得以千年延续。长街短巷飘来的川剧胡琴声,老茶馆里盖碗茶氤氲的茉莉香,共同勾勒出活态博物馆的真实脉搏。
暮色中的锦官城,麻婆豆腐的热辣翻腾着川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清代陈麻婆创于同治元年)。从钟水饺的鲜甜到火锅的酣畅,成都人用"敢为天下鲜"的执着,让"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金字招牌历久弥新。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蜀酒"文化,在这里已演变为街巷间的独特风景。
这里的生活节奏像府南河的流水般从容。清晨人民公园的鹤发健身,午后街头巷尾的竹椅龙门阵,夜不闭户的祥和时光,共同编织着"少不入川"的温柔传说。但闲适之下,是"九天开出一成都"的开拓基因——从金沙太阳神鸟(约商周时期)的翱翔,到当代科创高地的崛起,成都始终保持着"既闲且忙"的生存智慧。
站在"两山夹一原"的天地之间,你会明白为何谢朓要写下"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感怀。这座城用它的山河气度与人间烟火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是历史长河里淘洗出的从容,是舌尖味蕾中酝酿出的深情,更是每个平凡日子里跳动的欢喜。这就是成都,一座让时光慢下来,让心灵沉下去的千年古城。
编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