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聚万户 诗画乡土情 作者:杨金荣
我是很久很久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县内文朋诗友们开展的各种雅聚和诸多活动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十六号逢周六,老顽童黄老邪耀中先生热情张罗,邀请太白山书画家协会和眉县作协一众文化大咖做客他的老家万户村,我也忝列其中,其实就是闲游,散怀,逛,让自己在末伏放松一下。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见到了许多大名震耳的老朋友,也与雕塑和书法绘画的几个新朋友第一次面对面,就像家庭聚会一样舒缓休闲,没有郑重其事的繁琐仪式,黄老师只是简单介绍了诸位来宾,并把在他家帮忙的亲戚和家人做了引见。这样,宾主之间就更加融融一堂,没有任何陌生感了。
古老的院落,空间阔大无比,一颗巨大的核桃树遮天蔽日,为所有人提供了荫凉。场地是刚刚平整过的,据说黄老师的几个侄子,甚至他们的生产队长也亲自参加了筹备活动,几个临时搭建的巨大书案等待着大师们一展身手。树下随方就圆摆放着几张小桌子,葡萄香甜,苹果脆爽,新疆酥梨入口即化。热情的主人们又切开几个大西瓜,黄老师可爱美丽宛若小精灵的孙女儿在即兴表演舞蹈歌曲儿歌之后,又化身穿梭的蝴蝶,用一双小手给大人们递来一牙牙西瓜,一遍又一遍“爷爷”几乎让人的心都萌化了,感觉人间岂能如此可爱?靠东边的院墙下,专门邀请的烤肉师傅已经忙乎得烟熏火燎,从他头顶冒出的青烟也飘散来羊肉串的馋人香味儿。这档口儿,陈满良主席已经完成了一副六尺绘画创作,我注意到其落款为“三千年结实之桃”,这肯定就是送给黄老师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了,太美好也异常吉祥珍贵的祝福。另外的几张书案上,几名书画名人也陆续挥毫创作,张秦先生连续出手了好几副书法作品,其他人也是应乡亲们的要求,或兰花幽香,或竹林清风,或隶书庄重,或行草飞扬,基本都满足了万户村乡亲们的心愿,宾主欢声笑语不断。曾永强书记也乘兴撰写了一首短诗:“群贤聚万户,诗画书乡情。山川识君意,带雨入梦来。”并且还亲自写成一副精彩的书法作品,加上黄老邪现场解说的“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引发了满堂喝彩。这时,我注意到近期正沉浸长篇小说创作的赵西林先生和作协胡云波主席等人,正面对屋檐前的两棵红豆杉树,讨论台湾回归、九三阅兵、东风四十一、日本投降、毛主席的功绩、俄乌战争、菲律宾闹事等重大课题,看来搞文学创作的人还是更加健谈一些,毕竟赵西林神采焕发,顾不上吃烤肉,胡主席也是侃侃而谈,连发型似乎也都变得更加有了青春生动和对诗意人生的卓越追求了......

蝉鸣不断,目光往南,白云缭绕,青山叠翠,万户村就像一个孩子,依偎在秦岭的怀抱中。黄老邪生于斯长于斯,对自己的家乡念念不忘,纵然当兵在外,纵然历经公安岁月的霜晨雨雪风吹浪打,纵然青丝不再、儿孙绕膝,他还是喜欢着这一方小山村且初心不改一往情深。他和其夫人对老人的孝道更是让乡邻亲友们口口相传称赞不已。也许是大山的厚重敦实,也许是家教一脉相承,也许血脉中就有一股子抹杀不掉的侠骨英风,黄老邪身上有许多一言难尽的特点:书法象棋乒乓球硬笔字散文编书,爱好广泛待人热诚,但也带有山里人的某种剽悍甚至一种莽撞和倔强,所以他还有一个雅号,人称“黄骄傲”。我是没有发现他有多骄傲的,但我一直在心里回想,一个人身上果若没有一丝丝傲骨,那这个人的内涵和风流潇洒又怎么体现呢?魏晋风致和林下之风也许都离不开那一点与生俱来的傲人风骨。
正愁这篇随笔如何结尾,发现胡云波主席发在朋友圈的一首诗歌再恰当不过,就毫不客气盗窃来用了,诗曰:“秋光初染万户村,雅集欣逢墨客临。太白丹青凝翠色,眉坞翰墨赋新吟。笔随云气生层嶂,诗逐溪声入远林。最是乡风融雅韵,一堂欢笑共初心。”是以为念,感谢胡主席的灵感,更感谢黄老邪夫妇及所有山里乡亲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热情接待!


′
2025年8月17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