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榆树的情缘
李 庆 和
京城陪读的路上,伫立着一棵老榆树。春来挂满榆钱,夏至披一身浓绿,秋到便褪去华服,冬日里依然守望路旁。
我与这老榆树相识已有六年。它高大而微驼的躯干上,树皮皲裂如老人额头的皱纹,每一道沟壑里都蓄满风霜。
每每路过,我总忍不住驻足凝望。那粗糙的树皮竟成了打开记忆的钥匙,童年的往事总在脑海徘徊。
六十年代那三年饥荒,榆树是救命恩人。我与弟弟爬上土坡,捋下嫩绿的榆钱充饥。后来榆钱吃尽,便刨出树根,母亲用刀剁碎,掺些杂粮烙成饼子。人活下来了,榆树却死了。
老家东墙根下曾有过一棵壮实的榆树。那是我五岁时,随母亲从三姨家归来的路上,从山坡拔来的一株幼苗,细若筷子。栽在院角,竟长得挺拔。后来家里盖厨房,它便作了栋梁。
如今城里已少见榆树踪影。偶有食榆钱者,也不过尝鲜罢了。我们小区公园里倒栽着一排榆树,被修剪成齐整的绿篱,肩挨着肩,头顶一律剃得平整。不知它们可会梦想自由自在的生长?
我始终不能与榆树对话,也无力改变它们的际遇。只是每次路过那棵老榆树时,心底总会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情。
二0二五年八月十九日于廊坊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
编(作)者简介:艾兰,曾用名蓝雪花,本名王凤,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