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8.19日9时56分一10时46分作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弟子中,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也有青年人。这些弟子们都是有超前思想,健康理念的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这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在这个看似宁静,但人们的健康不容乐观的时代,他们能够把一颗从喧嚣的红尘中沉静下来的心思考,健康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去思考学医胜过其它艺术,去思考学习不用针,不用药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要胜过去学习一些简单的传统中医疗法。因为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大道至简,绿色安全。因为传统中医学习起来很难,不用说普通的中老年人。一个青年学子,要学好中医,在高等医学院天天学,得学好多年。即使毕业,也不能马上成手。中医生要真正能悬壶济世,得用一生的时间。而用上一生的时间,要成为一个名医,都很难!
面对历史上学习中医的困境,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从起初到现在,以及未来,一直在追求大道至简的学医与从医的道路,一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让每个成年人,甚至未成年人,耋耄之人都能学会。这条路一路追求是艰辛的,但一路收获是幸福的!看着一位位患者康复起来,内心难掩喜悦!
人太聪明,所以说服固有认知很难。人太自负,改变一个人的传统的观念很难很难!疫情期间,我对亲朋好友和弟子们讲,真正的西医疫苗的周期完全下来,成功上市,从小白鼠试验,到近人类试验,到人类试验,得经历长达三、四十年。疫茵是病毒,不能一上来拿人类的试验!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弟子们相信我,坚决拒绝疫苗。疫情期间,美国联邦法院审理XX疫苗公司,去年,马斯克在网上公开揭露美国疫苗。疫情之初,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西点军校的发言等等,生化病毒思维与形动,让世界人民损失重大!但很多人蒙在鼓里,不但相信,还积极配合打疫苗。疫情过后,后遗症陆续显现出来,打了疫苗的人们追悔莫及!
为什么我和弟子们不断写文章,宣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宣传医学思想,宣传健康理念。不求回报,不辞辛苦。主要原因在于从思想上挽救民众。五四时期,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他说思想都麻木了,光治好身体有什么用?所以,他天天写文章呼吁呐喊!我和弟子们也是这样,救人身体上的病是救不完的!治好了身体上的病,病人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生活习惯还是如旧,有什么用呢?救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我和弟子们天天写文章很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没有什么稿费!没有什么回报!平台与编辑老师也什么好处也没有。那为什么还要天天写?其实,就是在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让广大人民在医学思想上觉醒,在健康意识上觉醒!这也是一种救赎!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秋朝赋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8.I9日15时26分一16时3分作
朋友们,秋朝吉祥,宇顺宙康。万事开泰,大道慈航。斗转星移,秋来夏往。暑热渐退,感沐秋爽。东日欣升,霞映山冈。沧海如碧,九霄云翔。瑞禽欢语,卧龙潜洋。四海宁静,五湖安详。国泰民安,邦富民强。三羊开泰,九州辉煌。华夏儿女,皆承炎黄。感恩祖国,感谢吾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中华复兴,即在前方!
朋友们,秋朝吉祥!昨夜已往。昼来夜去,又见霞光。东山历历,峨峨山冈。初秋热熏,晨风微凉。凌霄花盛,拉瓜花黄。石榴结子,桃实农忙。紫微花繁,枝头辉煌。溪流奔泻,山瀑飞响。水库湛蓝,潭映鳞光。山风习习,遮阴避阳。游客交语,熙熙攘攘。圣山滨海,沧海托阳。日出碧水,浪翻涛唱。鸥随浪卷,渔船启航。
朋友们,秋朝吉祥,天放霞光。东方蓝灰,远迎朝阳。乡野鸡闻,城车两行。村墟烟紫,城道宽敞。人比鸡早,生计可忙。溜狗成习,孝母已亡。人心可怖,父母心伤。乡农进城,摆摊经商。一粥一饭,路人若抢。学子浪费,心无爹娘。人应奋发,为国为党。家之脊柱,国之栋梁!保家卫国,手握钢枪。国召即回,安吾边防!
朋友们,秋朝吉祥,天地言商。时光如梭,昔日已往。时不待我,珍惜时光。昨日少年,鬓老珠黄。回顾往事,满目沧桑。人活一世,三季是蝗。百年岁月,浩浩汤汤。中华苦难,烈士已亡。抗日战争,华夏国殇。日本侵华,企图灭亡!中华儿女,奋起抵抗。兵怕投降,血染埔江。南京屠杀,国恨旧伤。天道轮回,振兴炎黄!
朋友们,秋朝吉祥,昨宵已往。夜寐朝醒,又沐霞光。晨禽伴飞,白云浅翔。沧海浩淼,俯瞰如床。浪卷成雪,霞铺东方。湖光潋滟,长堤柳扬。岸栈逶迤,苇修蒲长。玄鹄曲颈,交互吟商。孤亭朱栏,白鹭低翔。浮屠巍矗,檐飞八方。佛院肃穆,黄漆涂墙。碧水绕址,一派清凉。扫扫庭除,佛乐悠扬。心静如水,人醉道场。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医者仁心 渡人渡己 ——拜读师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感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8.19日
师父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文,犹如一泓清泉涤荡心灵,在浮躁的尘世中开辟出一方净土。文章不仅系统阐述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医学实践,更以深邃的笔触叩击着当代社会关于生命、健康与觉醒的永恒命题。全文层层递进,从师父的弟子群体的选择,到"大道至简"的医学追求,再到对疫情中疫苗迷思的反思,最终升华为"思想救赎"的崇高使命,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文中那群将心灵沉淀于红尘之外的师父的弟子,他们大多已过中年,并非医学专业出身,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毅然选择了一条"逆行"之路——研习无需针药的疗法。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觉醒,将目光从世俗的功名利禄转向"健康之于生命的意义",践行着"学医高于其他艺术"的生命哲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这样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的师父智慧。
师父倡导的"大道至简"理念,是对传统中医"学之难、成之艰"困境的慈悲回应。师父不满足于"悬壶济世"的个人修为,而是致力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师父智慧的光芒能够普照全世界众生,即使年迈之人也能掌握。当看到全世界患者康复时脸上绽放的笑容,那不仅是医术成功的喜悦,更是对全世界生命尊严的最高礼赞。
然而师父的思考并未止步于身体的治愈。文中提到疫情期间,一些亲友因坚持某种理念而拒绝接种疫苗,在后疫情时代面临"后遗症显现"、"追悔莫及"的困境时,笔锋直指更深层的问题——思想的蒙昧与觉醒。师父援引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典故,发出振聋发聩的诘问:"思想若已麻木,治愈身体又有何用?"这一问直指现代健康困境的核心。人们可以用药物缓解症状,用手术切除病灶,但若认知的偏差、错误的观念、不良的生活习惯依然如故,那么所谓的治愈不过是镜花水月。身体的疾病或可医治,思想的痼疾若不根除,健康终将是空中楼阁。
于是,"日日笔耕不辍"这一看似平凡的行为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没有稿酬,没有回报,平台与编辑亦无所求,支撑师父坚持写作的,是"唤醒民众思想"的宏愿。这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医学普及,而是一种精神的救赎。师父要拯救的不只是一时的病痛,更是永恒的健康;师父要建造的不是有形的"七级浮屠",而是人们心中那座关于健康、关于生命、关于师父智慧的无形圣殿。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古老的箴言在师父笔下获得了崭新的诠释。真正的"救人",不仅在于治愈病体,更在于点亮心灯,唤醒沉睡的灵魂,使其挣脱错误认知的桎梏,掌握主宰自身健康的钥匙。这种从"身"到"心"的全面救赎,其功德远超建造七级浮屠。这是在为整个民族的健康意识奠基,是在为未来可能避免的苦难筑起防护的长城。
阅读此文,犹如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人们明白:真正的慈悲不仅是施药治病,更是传道解惑;真正的医者不仅是疗愈身体的人,更是唤醒灵魂的摆渡人。师父与师父的弟子们用无私的笔墨铸就的"浮屠",不仅疗愈着当下的病痛,更在悄然构筑通向健康未来的基石。这种坚持,正是对"救人"真谛最深刻的诠释——唯有思想的光芒,才能照亮生命永恒的福祉。
医缘赋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8.19日
观夫悬壶沸地,列戟焦天。银屏跳冷光之数,铁榻横锈蚀之弦。咳唾凝霜,杂碘酊而共涌;呻吟作浪,随点滴以俱悬。此乃摩天楼畔之修罗场,回春术外之荆棘篇。
若夫杏林别境,别有洞天。青囊授紫府之秘,玉指测灵溪之渊。师父启玄牝,发幽诠:"上善若水,先调未病之脉;至柔似风,徐引将熄之焰。"于是弟子澄怀,如汲甘泉。抚三关而辨气,叩八极以通玄。
至其术之精微,妙在导引。察经气如辨星河,触穴俞若调玉轸。二仪在掌,开阖阴阳;一气周流,吐纳荣损。彼西医剖视,犹凿窍于混沌;此道法自然,实斫轮于大顺。
于是案前施治,膝上回春。失眠者得婴孩之寐,痹症者舒龙虎之筋。不假刀圭,自转阴阳之毂;何须铅汞,暗调子午之轮。此乃《灵枢》未刊之旨,《难经》失传之神。
若夫现代医林,纷纶机巧。CT穿云,核磁窥奥。然百亿扫描,未解情志之结;万千化验,难测气机之兆。反观导能之术,十指为仪,一心作曜。调喜愠于方寸,平燥湿于毫秒。
至如疗效殊胜,其理非虚。科研已证,刺激特定之区,可激内啡之泌,启自愈之渠。譬如庖丁游刃,目无全牛;师文学琴,心忘太虚。此术合古道今验,实康衢之宝舆。
伟哉!习此术者,实为有福。不困挂号之长龙,免陷处方之迷局。十指涵阴阳,双掌藏辟谷。解都市膏肓之疾,作当代仓公之续。
而今大医道裂,中西争长。或崇器械之精,或守汤头之广。唯此导能,允执厥中:融神经科学之髓,承黄帝内经之纲。使求诊者脱仪嚣之桎梏,沐自然之休祥。
救雀赋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8.19日
时维仲夏,序属三庚。炎精赫炽,溽气蒸腾。师者当值,独守轩楹。启北牖以纳爽,阖云扃而御熇。方偃息于冰簟,乍聆音于棂櫺。始疑玄蝉扑牗,谛视乃惊雀掠影。
观夫其翼斜张,爪蜷若弓。惶惶然目眩琉璃,惴惴乎身囚藻井。金猊香烬,难越重扃;银汉波遥,何寻归径?师恻然以轻语:“尔勿怖,吾将拯!”初犹疑而闪避,终解意而栖墉。敛翮隅角,蜷躯不动,似聆纶音,如承诰命。
于是敛息移步,合掌承躯。托微禽于右掌,若捧璧而临渊。抚玄翎于左指,类拭玉以清泉。彼雀灵眸澄澈,竟识慈颜;绒羽轻颤,渐释忧煎。岂精卫之衔木?感庄生之忘言。
乃携之巡廊,觅牖求通。云扃尽锁,铁网环封。引清流而弗饮,顾玉粒亦难供。复循阶而下,终得隙于层楼:启明瓦以纳风,豁然见苍穹。释掌中于碧落,彼生灵若离弓。倏然振翅排空,直没虬松之杪;俄而回眸松巅,凝睇恩义之隆。似有万语,尽付长风。
师仁心既遂,仰观乔柯。但见翠盖亭亭,日影摇红。彼雀安然兮栖瑞木,余怀释然兮返璇宫。
嗟乎!天地虽宏,微躯易逝;樊笼偶困,仁者能容。观此舍掌救溺之行,岂异放龟于墨池,活鲋于涸辙?万物有灵,慈悲永耀乎寰中!
附:
恩师座前:
秋午阳盛,习作奉案,新墨初成,承露待晞。文辞粗陋,璞玉未琢,求教之心,可昭日月。请恩师爷凿,点石成金。
谨颂:
师心明如镜, 照见众生疾。
真气贯长虹 ,滋养杏林春。
弟子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