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霜劫》题记
残阳淬剑廿年霜,
未抵人间一念长。
江湖无非两种痴:
一种朱砂烙掌,
一种锈蚀剑芒。
——这世上最锋利的,
从来不是能斩断金铁的剑,
而是斩不断的情。
——
第一卷·锈剑鸣江湖
第一章·夜雨醉仙楼
暮色沉沉,姑苏城笼罩在绵绵细雨之中。青石板路上水光粼粼,倒映着酒肆檐下的灯笼,红得像是未干的血。
秋枕戈踏入“醉仙楼”时,蓑衣上的雨水滴落在地,发出轻微的声响。他身形瘦削,面容冷峻,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是淬了寒星的剑锋。
掌柜抬眼瞥了他一下,见他腰间悬着一个空酒囊,粗布包裹的长剑斜斜挂着,剑柄处露出斑驳锈迹,便知是个落魄江湖客,懒得多问。
“杏花酿,不要温。”秋枕戈的声音低沉沙哑,像是许久未曾开口。
他排出三枚铜钱,不多不少,恰好是一壶酒的钱。
酒保刚把酒壶递上,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冷笑。
“一个穷酸剑客,也敢来醉仙楼喝酒?”
说话的是个紫面大汉,腰间配着一柄宽背大刀,显然是江湖上有些名头的刀客。他身旁几个同伴哄笑起来,目光肆无忌惮地打量着秋枕戈。
秋枕戈没有理会,只是缓缓倒了一杯酒,仰头饮尽。
“喂!老子跟你说话,你聋了?”紫面大汉猛地一拍桌子,酒碗震得跳起,他顺手一抄,碗中残酒化作一道水箭,直射秋枕戈面门!
电光火石间,秋枕戈的筷子轻轻一挑,酒碗在半空中旋转一圈,稳稳落回桌上,碗中酒水竟一滴未洒。
紫面大汉脸色一变,霍然起身,刀已出鞘三分。
“阁下好身手。”二楼珠帘后,忽地传来一道清冷女声。
秋枕戈抬头望去,只见珠帘微动,隐约可见一抹素白身影。那女子指尖轻挑帘角,露出一截皓腕,腕上戴着一枚碧玉镯,衬得肌肤如雪。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发间斜插一支金钗,钗头凤目处嵌着一枚血色宝石,在灯光下泛着妖异的光泽。
秋枕戈瞳孔微缩——那金钗的纹路,竟与他剑柄上的暗纹一模一样!
第二章·金钗引杀机
紫面大汉见秋枕戈竟敢无视自己,勃然大怒,刀光一闪,直劈而下!
秋枕戈身形未动,锈剑依旧裹在粗布之中,只是左手一翻,剑鞘横拍而出,正击在紫面大汉手腕上。
“咔嚓!”一声脆响,大汉手腕骨节错位,刀脱手飞出,钉入梁柱,刀柄犹自颤动不已。
满堂寂静。
紫面大汉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他这才知道,自己招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
“滚。”秋枕戈只吐出一个字。
那几人如蒙大赦,搀扶着紫面大汉狼狈逃出酒肆。
珠帘后的女子轻笑一声:“‘照影剑法’已有二十年未现江湖,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得见。”
秋枕戈握杯的手微微一顿。
照影剑法,乃是他师父裴寒江的独门绝学,自二十年前那场血战后,江湖上再无人识得。这女子,究竟是谁?
他正欲开口,忽听外面马蹄声急,紧接着,十余名黑衣刀客涌入酒肆,为首之人冷声道:
“苏映雪,交出金钗,饶你不死!”
珠帘猛地掀起,那白衣女子飘然而出,面容清丽绝俗,眉目间却隐含煞气。
“血衣楼的人,还真是阴魂不散。”她冷笑一声,指尖金钗寒光一闪,竟化作一柄细剑!
秋枕戈目光一凝——这女子,竟也是用剑高手!
第三章·剑雨染姑苏
血衣楼杀手齐齐出手,刀光如网,罩向苏映雪!
她身形飘忽,剑走轻灵,金钗所化的细剑如游龙般穿梭于刀光之中,每一剑都精准刺向敌人咽喉。然而对方人多势众,她渐渐落入下风。
秋枕戈本不欲插手,可当一名杀手从背后偷袭苏映雪时,他鬼使神差地动了。
锈剑终于出鞘!
剑光如雪,刹那间照亮整座酒肆。那些黑衣杀手甚至没看清他的动作,便已纷纷倒地,咽喉处一点红痕,竟是连血都未及溅出!
苏映雪怔怔望着他,目光复杂。
“你为何救我?”
秋枕戈收剑入鞘,淡淡道:“你的金钗,与我剑上的纹路相同。”
苏映雪沉默片刻,忽地低声道:“这金钗,关系着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也关系着……你的身世。”
秋枕戈瞳孔骤缩。
就在这时,窗外忽地传来一声冷笑:
“秋枕戈,二十年不见,你的剑倒是锈了不少。”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飘入酒肆,手中判官笔寒光凛冽,直指秋枕戈眉心!
——血衣楼判官,崔刑!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