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篆刻艺术的幽微天地中,王燕云宛如一位执刀的诗人,以石为纸,以刀为笔,镌刻出一方方充满禅意的天地。其“五味禅”主题篆刻作品——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恰似五朵盛开在艺术沃土中的禅意之花,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观“外道禅”一印,刀法爽利,如清风拂过山岗,线条似有灵动之姿,在方寸之间勾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那红色的印面,仿佛是被禅意浸染的画卷,每一个笔画都似在诉说着对未知禅境的探索,引人遐思。


“凡夫禅”则多了几分质朴与真实。印文布局疏朗,如闲云野鹤般自在。刀痕起落间,尽显凡夫俗子对禅的懵懂与向往,似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方宁静的角落,让人心生安宁。


“小乘禅”印,笔画婉转,似潺潺溪流,在石上流淌出一种内敛的禅意。其布局精巧,犹如小乘禅者对自我的修行与思索,在有限的方寸中,展现出无限的禅境。


“大乘禅”一印,气势恢宏,刀法刚健有力,如金刚怒目,又似菩萨低眉。印文仿佛蕴含着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传递出一种普度众生的宏愿,让人在凝视间,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而“最上乘禅”印,则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线条简洁而富有韵味,似有若无,如禅意在虚空中的回响。它宛如一朵盛开在悬崖峭壁上的幽兰,散发着超凡脱俗的芬芳,引领观者走向禅意的最高境界。



王燕云的篆刻技法高超,刀法娴熟,布局精妙。他以刀代笔,在石上挥洒自如,将禅意与篆刻艺术完美融合。每一方印都似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禅意的宁静与深远。


他于篆刻艺术,恰似一位禅者于修行之路,不断探索,不断精进。用刀石之间的对话,诠释着禅的智慧与艺术的魅力,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艺术家艺术简介

王燕云,号京西翁,1963年北京生人。自幼喜爱绘画与雕刻,年长后专攻篆刻。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八十年代末留学日本,获国立香川大学教育学部雕塑专业硕士学位。在日研修期间,坚持篆刻创作,作品颇受日本文化人士赏识,曾应约举办书法篆刻授研班。回国后从事外企管理,虽工作繁忙,仍“刀耕”不辍,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篆刻艺术。后得到故宫博物院篆刻大师刘玉老先生的指点与教授,受益良多。
现为北京书法院研究员,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区域理事会艺术指导教授。被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商业创新大会联合授予“非遗传承功勋模范人物”。
2025年受聘于中华文化促进会,任佛教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深入研究汉印和齐白石篆刻艺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学识。其篆刻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猛利狂悍,痛快淋漓,有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2020年4月创作抗疫主题作品,被北京工艺美术学会收藏。
2020年8月创作抗疫主题作品,被湖北省档案馆收藏。
2022年5月受邀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制印“央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央博数字平台建设。
2023年受邀为“澳门文化界联合会”篆刻印章,并被永久收藏。
2023年受邀为“国学六艺会馆”篆刻印章,并被收藏。
其作品又颇有吴昌硕所称“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之感,可谓博采众长,兼容并收。篆法体势遒劲且圆转,刀法峭拔,高峻淳古。雄浑大气中不失精美,古朴典雅中又不失新意。方寸与红白之间凸显其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作品不仅受到诸多业余爱好者的追捧,还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赞许。
王燕云先生不善言辞,却也幽默诙谐,为人厚道仗义,有股子“北京爷们儿”的味道,自谑为“皇城根儿下一俗人”。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