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黄龙溪的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下)
作者:吕云(成都)
第二天上午九点过,张强同王少农开始在微信上攀谈起来,“王画家!你现在,已经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经常邀请你去给学生讲课,如何在夏布上画好中国山水画、人物画!”
“从绘画造诣上来讲,你很了不起!”
“为啥,你不把夏布画作品拿到黄龙溪古镇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呢?”
“张记者,你这个说法,很好!”
“不过,我现在要保持夏布画的权威性,偏向于民间交流的方向,目前还没有做。”
“你不可以叫王秘书,帮你做吗?”
“这个可能不行,我的夏布画作品有唯一性。价格比一般画家的宣纸画要贵上好几倍,所以不适用于商业化的运作。”
王少农这个解释,并非牵强。商业画的价格普遍偏低,拿梅花而言,一些画商摆在店面上的零售价格也不超过三百元一幅,画家只能随手快速的作画,每一张价格很难超过一百元。
这种流水线式操作,并不适用于当代成名画家的作品,长期保持艺术性和唯一性的个人意愿。
这也是我国许多画家都存在的生存性问题:一方面要生存;另一方面,他们又想把自己的画卖出好价钱。在他们的心中,商品画是求生存,精品画是青史留名的旷世之作。
杭州书画界有一种说法,唐伯虎,一生穷困潦倒,吃饭都成问题。什么点秋香、三妻四妾,全部是后人用自己想象,强加在他头上的故事。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一幅“山水图”,居然拍卖到上亿元的天价。
可以理解,唐伯虎根本无法享受到他自己创造的现代书画红利。
想到这里,张强对王少农说,“画家,既要修行今生;更要修行来世啊!”
这话一出,王少农好像听懂了张强的弦外之音,他立即回答,“我国目前所有画家的作品,在当今手机拍照的冲击下,基本上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润。”
面对于这个回答,张强并不知道其中的赚钱秘密,他紧接着问,“王画家,你绘画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首先,我是教授,工作时有工资、退休也有工资!其次,我把夏布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得到了各级生产夏布的县乡镇领导、企业家和农户们的大力支持。”
“夏布画,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吗?”张强对王少农的解释,用一种无法形容的语气问。
“是啊!夏布画的原料,其实就是麻布中的精品。其中,制作工艺复杂,优质夏布的价格也不菲!”
“哦!原来是这样的!”
“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夏布画能够像宣纸画一样的流行和受人喜爱吗?”
面对这一个小众性的问题,王少农非常客观的说,“作画原材料的改变,需要一个全社会的适应过程。如果,没有人敢于去趟出一条道路让后人去行走,社会就会停摆!”
“我愿意做,在夏布上画画的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张强在网上与王少农的通话,这次用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做人本来就很辛苦,做名人那就更加辛苦。他并没有长期跟踪我国著名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的成功轨迹。但是,就目前他被椎间盘突出折磨,躺在家里休息的情况上看,造物主很公平——让成功人士,提前上床休息。为的是将来有更多的时间,为社会各界更好地服务。
“张记者!你在给谁通电话呢?说了这么久!”看着张强站在黄龙溪古镇温泉别墅酒店的停车场上,拿起手机来回踱步,不断地说话。李勇带着关心的口气问。
“快结束啦!”张强左手捂着手机送话器,小声地对李勇说。
“我正在给你们黄龙溪的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王画家通电话!”
“哦!这样好啊!你可以邀请他来我这里坐坐,指导一下我的温泉别墅酒店恢复重建工作!”
“行吧!我试试!”张强看着李勇,点头表示同意他的建议。
与王少农网上聊天结束之后,张强给他留言,“王画家,这几天,我在黄龙溪古镇温泉别墅酒店董事长李勇这里调研,有时间,你可以过来坐坐。”
这条消息发出去十多分钟后,王少农才回答,“对不起!这半个月,我在北京几所大学巡回讲课。一个月,回四川之后,我们再约见面的时间。”
“哦!没有关系,到时候我们约!”张强看着王少农的留言,秒回了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