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雪华
大明•成化瓷器:华夏陶瓷的天花板,薄如纸,透如灯,声如磬,似玉非玉,珠润玉圆!每一件存世作品都如璀璨的明珠,在收藏界续写一个又一个神话!
然而,我的美国之行,机缘巧合下,我发现了一对大明永乐的隐款龙纹斗笠杯与一件纯白色的隐款酒壶,尽管是明永乐的底款,此底款在已发行的关于明瓷器的有关书籍里均无提及,可能算是我的一个新发现,但宋瓷之韵,散溢流彩。遥想永乐大帝金刀铁马,远征漠北,壶中美酒,斟满马蹄杯,与军中悍将,举杯豪饮,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壶身的密刻画片,对后世成化的斗彩瓷器,隐隐有引领之功,我不由感慨:成化之美,始于永乐,永乐之功,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我回国后,就刻意收集隐款白瓷,慢慢地,发现直到大明成化年制隐款瓷器,有数款都被我收入囊中:马蹄杯、莲花纹斗笠杯、鸡缸杯、高足杯、不倒翁都有隐款瓷器,至于年份,成化居多,偶尔也有明永乐的款,但明永乐的隐款全是一个模式,根据器型不同,只有大小之分,而且很多瓷器的画片,明成化瓷器与之一脉相承,所以再说一遍:成化之美,始于永乐!到成化后期,只能做到半隐,也就是目力所及,也能依稀看到“天”字款,至于器身内外密刻,打灯可见!
所以,随着我研究的深入,慢慢发现,顾老关于成化款的“歌谣”,似乎有点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不见全豹。成化瓷器根据器型不同,题字非一人所为,而同器型的落款,我觉得隐款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款,不同器型单依据顾老的“歌谣”定真赝,似乎有点不妥!
现代关于成化斗彩的工艺描述,按我的认知,似乎缺了一个环节:密刻!就是:1.制坯,2.画片密刻(有的器型内外均有密刻画片),3青花勾描、局部上色,4,施釉,5.高温首烧,6.釉上施彩(斗彩,又称逗彩),7再次低温烘培固釉,8器成。因为现代仿品均无密刻画片这道工序,所以只能仿其形,难以再现其神韵!
以上浅见,是我这十余年不务正业的一己之见,愿与古玩同行商榷,把华夏文明中精美绝伦瓷器展现在世人目中!
作者简介:
周雪华,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曾用名周锡华,江苏启东人。早年就读于吕四中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国学爱好者,现供职于扬州天翼园林。系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文学与艺术》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