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1:这个傣族舞蹈《月亮》在北京参加《老年派》的演出并获了奖。
青葱绽放 芳华永驻
——舞者范月琴的艺术之路
文/月 亮
题记——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曾有过一段难忘的青春故事,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才会沉积并绽放出美丽的芳华。因为《芳华》隐射着一代人的故事,范月琴便是千千万万个热爱艺术的其中一个。
七十年代中期,也是样板戏在全国公演的鼎盛时期。在古老的陶都丁蜀镇,在设施陈旧的老剧院里,每天都在上演着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简陋的舞台因美工老师的精心布置而显得格外耀眼,当聚光灯打在舞台的中央,这些还带着孩子气的学生演员全神贯注的演绎着每一个经典片段,当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的时候,所有负责幕后的老师和演员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范月琴从小喜欢舞蹈,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漂亮的扮相和柔美的身段在舞台上舒缓出每一个角色所表达的意思,对角色的理解和情节的处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小学时期她是样板戏《沙家浜》阿庆嫂的扮演者,在丁中读书期间她又在校宣队里扮演了很多让人回味的角色,在邹燮安导演的培养下,无论是在芭蕾舞剧《放学路上》(还有其他两位演员王卫亚、曹云琴),还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还有《姐妹们喜晒丰收粮》等她所饰演的都是女主角,演芭蕾舞更加不容易,要求演员要在整场戏中踮着脚尖表演,每次排练下来脚尖都会酸痛,从排练到正式登上舞台演出,她的表演得到了邹老师和崔老师及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她曾在常州文工团学习舞蹈,在舞剧“送盐”中领舞,即使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当时丁蜀中学的校宣队在周边乡镇也是非常有名气的,经常参加各种巡回演出。据他们回忆,一九七一年的大年三十剧组全体师生在丁蜀中学集中,将就着住了一晚,因为演出完后已经是七二年的年初一了。

对于学习芭蕾舞,范月琴深有体会,她说:学芭蕾舞蹈非常辛苦,没有把杆,我们就扶着窗框练习踮脚尖,为了练好基本功,有时在操场上也练,记不得练破了多少双芭蕾舞鞋,曾经多少次演出完回到家脱下带血的袜子,大脚趾头连着袜子都脱不下来。更难忘的是因我家住在青龙山脚下,相对其他同学离学校较远,每次放学后排练完和演出后,邹老师都会安排两三个男同学送我回家,有时候没有同学送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一个人回去,每当想起这些,依然从心里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

一九八四年文化馆邹馆长安排文艺骨干去南京前线歌舞团学习,还在休产假的范月琴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一起去南京前线歌舞团学习,回来后还办起了舞蹈训练班,为镇上的文艺工作做出了贡献。在她清晰的记忆里她,有一件事让她特别感动,那是在她学习舞蹈阶段,幼小的儿子因打的卡介苗手臂发炎,她说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南京歌舞团领导帮我带儿子,对于这段经历记忆太深刻了,真的非常感动。

岁月匆匆,转眼这位从小痴迷舞蹈,而今已是人到中年的舞者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各种文娱演出,每当穿上心爱的红舞鞋,当优美的音乐声响起,仿佛又把她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年少时光。几十年来从未中断过形体训练,这也是范月琴保持年轻的秘诀,如今她又加入了阳光国际文学社朗诵艺术团,在这个大家庭的,在马兰花开团长和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下,对作品的理解和朗诵技巧有了更多的认识,相信未来会发挥出了更好的水平,演绎更精彩的作品。

视频2:
视频3:
视频4:
作者简介:

褚月华,笔名楚悦,又名月亮姐姐,江苏宜兴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兴荆溪诗社社员。阳光国际文学社常务社长,文学总监。2009年起在《湖南日报》《火花》《西部散文选刊》等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作品,曾在2012年央视网络征文《寻找方大曾》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获奖者。2023年三月荣获世界诗歌联合总会“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赛”金笔诗人奖,同年五月获得第七届 《世界最美爱情诗大赛》传世佳作奖。2023年在《中华诗园》首届红色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同年九月在第四届孔子诗歌杯全球诗人创作大奖赛中获奖,《中国当代诗词名句》前二十名,全球华人“和文化”文学艺术大展赛铜奖。2024年在《面朝大海 新诗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诗心岁月里聆听花开之声,温暖漫漫长路。








(本期责编:褚化冰-阳光柔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