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荒院里的光
王建国没想到自己会回到牛家洼长住。省城的生意失败后,他带着妻子和刚上初中的王浩宇,回到了这座几乎被遗忘的老宅。推开锈蚀的院门时,铁铰链发出刺耳的呻吟,像是在抗议这突如其来的打扰。
院子里荒草疯长,几乎淹没了那盘巨大的石磨。王建国握着新买的镰刀,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汗水浸透了衬衫,锋利的草叶在他手臂上划出细小的血痕。王浩宇蹲在磨盘旁边,用一把小铲子仔细地刮着石面上的青苔。青苔剥落时发出湿润的"嗤嗤"声,露出底下光滑的青石。
"爸,这上面有字。"王浩宇突然叫道。 王建国停下挥舞的镰刀,走过去蹲下身。在磨盘中心的位置,被青苔覆盖多年的凹陷处,隐约可见几个歪歪扭扭的刻痕。他用手掌抹去残留的苔藓,那些刻痕渐渐清晰起来——是一个日期:"1989.5.12"。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他刚考上县城高中,父亲特意骑着新买的摩托车去学校看他。那天阳光很好,父亲穿着件不合身的西装,站在校门口显得格外突兀。他们去照相馆拍了张合影,照片上父亲的笑容僵硬而骄傲。回家后,父亲在磨盘上刻下了这个日期。
"是你爷爷刻的。"王建国轻声说,手指轻轻描摹着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石头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却莫名带着温度。
妻子在屋里收拾的声音隐约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让荒废多年的老宅重新有了生气。王浩宇继续清理着磨盘,突然又发现了什么:"这里还有!"
在日期的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放下,才能拿起。"字迹比日期要新,笔画也更加沉稳。王建国怔住了。这是父亲什么时候刻下的?是在他第一次带孙子回老家之后?还是在他生病的那段日子?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他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抽屉。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老人坐在磨盘边的样子。那时父亲已经很瘦了,裹着件旧棉袄,后背抵着磨盘的弧面。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当时父亲说了什么?好像是关于磨盘的故事,又好像什么都没说。记忆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地在心里某个角落发着微光。
傍晚时分,院子终于清理干净。磨盘完整地显露出来,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王建国提来一桶水,用刷子仔细刷洗石面。水流冲刷着那些沟槽,带走了积年的尘土,也带走了时光覆盖的尘埃。刻字在湿润的石面上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刚刚刻上去一般。
"爸,这是什么意思?"王浩宇指着那行小字问道。 王建国望着磨盘出神。水珠在石面上滚动,汇聚在沟槽里,像一条条细小的溪流。他突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坐在这里时,看的是什么。不是远方的山,不是天上的云,而是这磨盘本身——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沟槽,那些承载过无数粮食又被时间掏空的痕迹,那些看似静止却蕴含无数转动的年轮。
"意思是,"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清晰,"有些东西,只有先放下,才能真正拥有。"
夜色渐浓,院子里亮起了灯。灯光透过窗户洒在磨盘上,那些沟槽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深邃。王建国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位置,后背抵着冰凉的石头。夜风拂过脸庞,带着田野特有的气息。他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时光在石缝间流动的声音。
王浩宇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他的手机:"爸,你看!我在网上查到,这种老石磨现在可值钱了!有人专门收购,说是可以用来做民宿的装饰..."
王建国睁开眼,看着儿子兴奋的脸庞。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少年稚嫩的脸上,照亮了他眼中闪烁的光芒。他伸手接过手机,随意扫了一眼,然后轻轻按下了锁屏键。
"不卖。"他说,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这个磨盘,我们要留着。"
"为什么?"王浩宇不解地问,"能卖好多钱呢!"
王建国没有立即回答。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刚刚开始闪烁。远处山坡上,老槐树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他想起父亲,想起爷爷,想起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放下与拿起,都融入了这片土地,化作了磨盘上的一道道刻痕。
"因为有些东西,"他最终说道,把手机还给儿子,"比钱更重要。"
王浩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学着父亲的样子靠在磨盘上。夜风轻拂,带来远处槐树叶的沙沙声。父子俩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任凭时光在身旁流淌。磨盘冰凉依旧,却仿佛有了温度,默默承载着两代人的重量。
屋里的灯光透过窗户,在院子里投下一片温暖的橙色。妻子的身影在窗前晃动,晚饭的香气开始飘散。王建国深吸一口气,闻到了泥土、青草和家的味道。他突然明白,这就是父亲当年感受到的——放下那些沉重的执念后,才能体会到的简单与真实。
磨盘沉默地立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见证者。它的沟槽里盛满了星光,也盛满了故事。那些被放下的,和那些被重新拾起的,都在石头的记忆里,化作了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