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日久,人世奔逐的声浪渐稀,倒愈发听得清溪水在石隙间低语,流云自峰峦飘过时那无声的起落。我常常依在老屋门边,看着山下小径上匆匆行人,忽而奔前,忽而退后,如痴如狂地追逐着什么,却总是追不上似的。那人影在日头下渐渐模糊,终至消失于青霭深处——我不知他追什么,却知他追不上。
世间之物,大抵如此:追不上的,原就不该追。
一日,我偶遇一位背柴老翁,柴捆压得他驼了脊背,脚步艰难,柴草竟如山一般高耸。我随他行至半途,他忽地停步,卸下背篓,竟从中取出一块大石来,郑重置于道旁。我惊异询问缘由,老翁喘息道:“山间捡到的碑石,上面刻着几个古字,本欲带回家中摆放,却实在背不动了。”他笑着指那石头:“纵使刻着金玉良言,既背不动,何必强自负重?”
我默然良久,心中似有所悟:背不动的,放下便是了!
归家之后,我竟也翻检起自己久锁的旧箱。里面藏着一卷画轴,是早年故友所赠。然而因当日一点龃龉,我早已看不惯那画上题字。此刻我徐徐展开,那字迹墨痕却如芒刺扎眼,十多年过去,竟愈发如骨鲠在喉。我不再踌躇,伸手“嗤”的一声撕下那幅题字,卷作一团投入灶膛。火舌卷起,黑蝶乱飞,登时化为灰烬。青烟一缕,飘出窗外,消散于山气之中——看不惯的,删除了也罢。
灰飞烟灭,那灰烬轻飘,随微风逸出窗外,溶入山间云霭里。我忽然察觉,心头一处沉甸甸的块垒,也仿佛随之悄然脱落。
又一日,我独坐溪畔,水流淙淙,几片落叶逐波而去。偶一抬头,竟见远处有人影挥手,依稀是旧日相识。然而那人挥过手后,竟转身朝远处行去,身影渐渐模糊,终被树丛隔断。我不过一晒,连手也懒得抬起。人与人,本如这水中浮叶,相遇是偶然,飘散也寻常;渐行渐远的,由它随意去罢。
溪流无挂碍,只管裹着落叶默然前行。它不因落叶停步,亦不为谁回头。
自那以后,我屋中物什日见其少,心中却空阔起来。偶有故人上山,我亦只煮一壶粗茶,对坐无语,听听松涛,看看浮云。人生一世,无非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听,最想听的声音,见,最想见的人。
茶烟袅袅,人相坐无言,唯闻松风如溪流淙淙响在耳边——我们倾听着彼此最想听的声音。
如此简单,方觉心头澄澈如洗,连山间的风穿堂而过,都带着无牵无挂的清气。那些强求的,负重的,刺目的,疏离的,皆如落叶逐溪,任其自去;属于自己的,唯有此际檐下的风,碗中的茶,与眼前人的无言。
浮生行路,终是越走越轻——原来人卸尽身外之累,竟似云烟脱了形骸,方能如此飘然行于天壤。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