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茶烬(2049年)
---
一、数字遗存
全息投影在空气中凝结成茶壶的形状,壶嘴处不断喷出二进制代码组成的烟雾。周弥站在量子计算机前,手指悬停在终止程序的按钮上方。
"第2049次模拟结束。"AI助手冷冰冰地汇报,"历史重合度99.8%,关键节点如下:"
· 1925年苦杏树下埋壶事件
· 1937年田中遇刺时壶嘴喷射角度
· 1979年白菱花饮茶时胎记温度变化
· 2023年树洞血祭事件
投影突然扭曲,茶壶炸裂成无数光点,在空中组成一行闪烁的红字:
"这次必须终结"
周弥的后颈传来尖锐的疼痛。那块自出生就有的朱砂痣正在渗血,血珠滴落在键盘上,竟被金属键帽吸收得干干净净。
---
二、考古现场
杭州古城区地下三十米处,林教授用激光笔划开最后一道封土层。
"这就是传说中的'校场口苦杏树'遗址。"她转向身后的学生,"注意看树根部位的铜锈痕迹,与1925年气象记录中的酸雨成分..."
全息记录仪突然发出刺耳警报。树根化石的断层扫描图上,清晰显示着一个完整的铜茶壶轮廓,但实物挖掘过程中从未发现过该文物。更诡异的是,扫描图像上的壶嘴处,悬浮着一滴成分未知的液体。
"教授!"学生惊叫,"您的胎记!"
林教授摸向锁骨下方。那个月牙形胎记正泛着诡异的蓝光,与全息影像中的液体颜色完全一致。她突然想起祖母林小满临终时塞给她的加密芯片,上面只刻着六个纳米级篆字:
"饮水者破轮回"
---
三、茶会
"你终于来了。"
周弥推开茶室的门时,量子钟显示正好是凌晨3:33。林教授跪坐在全息茶席前,面前漂浮着茶壶的3D建模图。
"第2050次模拟要开始了。"周弥的虹膜泛起数据流的幽蓝,"但这次有个变量——"他指向林教授的胎记,"你的基因测序显示,线粒体DNA与1925年白芷兰遗留的发簪完全匹配。"
茶席突然实体化。真实的铜茶壶从全息图中具现出来,"当啷"一声砸在案几上。壶身布满未来科技风格的电路纹路,但壶底的篆书依然古朴清晰。
林教授将芯片插入壶盖的凹槽。壶嘴自动转向周弥的后颈,喷出的不再是茶汤,而是闪着量子隧穿效应的幽蓝粒子流。
"终于等到这一天。"七个时代的声音同时从壶中传出,"饮下这杯,因果断绝。"
---
四、终局滋味
杭州城在晨曦中苏醒。
早间新闻播报着两条奇闻:
1. 博物馆的民国铜茶壶深夜自燃,灰烬中发现未知合金
2. 古城区地下出土的苦杏树化石突然开花,持续三分钟后化为粉尘
量子计算中心的监控视频显示,2049年3月3日凌晨,所有历史模拟数据自动清零。而在最后一帧画面里,空荡荡的实验室墙上,投映着两个模糊的人影轮廓——一个后颈有痣,一个锁骨带月。
西湖水面上,晨风吹起一片枯叶。叶脉的纹路组成了六个即将消散的字:
"知味者得解脱"
[全系列终]
幕后纪年:
2150年的考古报告记载:在2049年地层发现两具相拥的骸骨,后颈与锁骨处分别嵌有铜壶碎片。碳14检测显示,其中一块碎片来自1925年,另一块却含有22世纪的纳米机械。报告结尾被墨水涂改,隐约可见"他们终于自由了"的字样。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