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和硕恪靖公主府(上)
——内蒙古旅游之三
文/刘玉伟
我们那天离开敕勒川草原后,就前往也是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和硕恪靖公主府参观游览。旅游大巴车行驶在市区的街道上,车两侧除了高楼大厦,都是绿树成荫,成片成片的绿色草坪上,各种颜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格外的鲜艳夺目。有许多市民在路边的小树林里,支起帐篷,在草地上铺上单子,在那里玩耍、聊天和吃着小吃,看上去真的很温馨,很幸福。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心里很是激动,在敕勒川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孕育了这座屹立在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
和硕恪靖公主是清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她的府邸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62号,是清朝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敦多布济后居住的府邸。公主府的马路对面就是停车场,夏日的阳光下,那古色古香的门楼不是很高大,但也雕龙画凤,色彩艳丽。走进大红色的院门,宽阔的庭院中央,一口大铜缸里盛满了水,像这样的大铜缸在公主府里还有好几个。我试着摸了一下缸沿,因为一直在太阳底下晒着,还真有点烫手。
公主府里的每一栋房屋前,都有四根大红色的圆柱支撑着房檐,房檐上也都是彩色的檐板,五颜六色的画着各种图案,色彩更加斑斓耀眼。宽大的房门两侧,超大的窗户让每一间屋子都亮亮堂堂。每一个房间都是展厅,里面有照片也有实物,它们都在讲述着公主府过去的历史和辉煌。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十九岁的和硕恪靖公主由皇帝指婚,嫁给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土满图汗部落札萨克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满蒙联姻政策是清朝重要的边疆政策之一,贯穿于清朝发展始终,清入关前就形成定制,满蒙通婚达595次,其中以“指婚”形式,将皇族公主格格遣嫁蒙古的就达到432人。清朝也是通过这一举措结成姻盟,为巩固清朝边疆起到了积极作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和硕恪靖公主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的联姻即是例证。“和硕”为满语“一方”之意,后来,雍正皇帝还晋封和硕恪靖公主为固伦公主,并赐金册,“固伦”是皇家公主最高等级,为满语“天下”之意。
这座位于市区中心的公主府,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按照“和硕”公主的等级,由皇家御赐营建,依朝廷工部大式营建。公主府建在归化城以北,以大青山为屏,札达海河与艾木盖河环抱。其风格与明末清初京畿地区王府相似,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格局,大面积夯筑地基,硬山式建筑特征,原总占地面积600余亩,现存规模近二十亩。,主要建筑为四合院结构,共四进五重院落,包含19座单体建筑,有房屋59间。公主府融合了皇家园林风格与北方草原民族习俗,采用汉白玉高台基座,体现了满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公主府前有影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配房、厢房、后罩房依例分布,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公主府邸,是中央政府治理和巩固边疆的体现。和硕恪靖公主府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来就有“西出京城第一府”的美称。
刘玉伟,2025年8月18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