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回甘(1979年)
---
一、邮包
白菱花用裁纸刀划开牛皮纸包裹时,窗外的雨正下得绵密。
包裹里是一份泛黄的检测报告,纸张脆得仿佛一碰就会碎成齑粉。她戴上老花镜,逐行辨认那些褪色的钢笔字迹:
物品编号:1937-HZ-0042
检测对象:铜质茶壶(带篆书铭文)
特殊发现:
1. 内壁附着物含AB型血渍(推测为1937年)
2. 壶嘴残留物含O型血渍(推测为1925年)
3. 龙井茶多酚结晶(与杭州孤山土壤样本匹配)
报告最后一页夹着张便签,字迹新鲜得多:"白老师,您二十年前委托分析的物件,现在该物归原主了。"落款是"省考古所小王",日期却是三天前。
菱花的手指颤抖起来。她从未委托过什么检测,更不认识什么小王。
雨点突然变得急促,敲打窗棂的声音里混进了别的东西——像是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擦玻璃。她猛地拉开窗帘,院子里那棵枯死多年的苦杏树,光秃秃的枝桠正随风摇摆,其中一根细枝上,不知何时系了条褪色的红布条。
布条在雨中舒展,露出用墨汁写的六个小字:
"饮水者知其味"
---
二、姑婆的日记
阁楼里的樟木箱锁着两重铜锁。钥匙插进去时,菱花闻到一股陈年的苦杏味。
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姑婆白芷兰的遗物:蓝布学生装、银镯子、已经脆裂的橡皮筋。最底下压着本黑皮日记,书脊用麻线仔细缝过。
翻开第一页,菱花倒吸一口冷气——
1925年4月8日 晴
子清今日教我认篆书。"饮水者知其味",他说这六字该从右往左念。铜壶在阳光下会透出人影,我瞧见个穿列宁装的女人,后颈有红痕如月......
字迹在这里被水渍晕开。菱花用指尖轻触,突然触电般缩回手——那水渍竟是温的,带着淡淡的铁锈味。
她继续往后翻,在夹页里发现一片枯叶。叶脉诡异地凸起,对着光看,分明是"周子清"三个字的笔划。叶柄处还沾着一点暗红,像干涸的血迹。
窗外雷声炸响。借着闪电的亮光,菱花看见日记末页贴着的照片——1925年杭州师范的毕业合影。年轻的白芷兰站在第三排,而她身旁那个蓝布衫的男学生,后颈上的朱砂痣位置,竟和自己锁骨下的胎记一模一样。
---
三、枯树开花
暴雨持续到深夜。菱花梦见自己站在井底,仰头看见无数面孔在圆形天空里流转:穿月白衫子的姑婆、军装笔挺的日本军官、缺了手指的女人......
"哗啦——"
院墙倒塌的声音将她惊醒。菱花赤脚跑到窗前,只见那棵枯死的苦杏树竟在暴雨中挺立如初,树干上裂开一道狭长的缝隙,里面渗出琥珀色的树脂。
她撑伞冲进雨里。树缝深处,有个物件在幽幽反光。菱花伸手去够,指尖先触到冰凉的金属——是那个铜茶壶!
壶身布满泥垢,但壶底的篆字清晰如新。更奇怪的是,壶嘴里缓缓渗出水珠,在暴雨中竟凝而不散,像一颗颗珍珠悬在空中。
鬼使神差地,菱花接住一滴尝了尝。
刹那间天旋地转。她看见:
· 1925年的芷兰将茶壶埋入树根,泪水混着血水滴进壶嘴;
· 1937年的田中跪在墓前,往壶中倒入掺了毒药的清酒;
· 1952年的孟寒枝把壶藏进茶厂仓库,断指的血抹在壶身......
最后出现的画面让她浑身战栗——1979年的自己正站在院中,而身后房间里,有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
---
四、知其味
茶壶在八仙桌上冒着热气。菱花已经煮了三遍水,壶嘴每次喷出的白雾都凝成不同年份:1925、1937、1952......
"该放下了。"
身后突然响起年轻男人的声音。菱花不敢回头,只在茶水的倒影里看见个模糊的蓝布衫轮廓。
"子清?"她声音发抖。
铜壶突然剧烈震动,壶盖跳动着发出清脆声响。水面浮现出无数记忆碎片:芷兰投井时翻飞的衣角、田中中弹时惊愕的表情、孟寒枝焚烧日记时飘散的纸灰......
"这壶装过太多人的执念。"蓝布衫的影子靠近,"现在该由您来解开了。"
菱花望向窗外。暴雨不知何时停了,苦杏树的枯枝上爆出密密麻麻的新芽,每片嫩叶都映着不同时代的画面。她忽然明白过来——
自己锁骨下的胎记不是巧合。
茶壶在桌上发出最后的嗡鸣,壶嘴自动转向她。这一次,菱花没有躲避。她捧起茶壶,将壶嘴对准胎记的位置,缓缓倾倒。
温热的液体流过皮肤,没有血锈味,只有龙井茶清澈的甘甜。
晨光穿透云层时,院里的苦杏树已经开满白花。树下站着三个透明的人影:穿学生装的芷兰与子清十指相扣,穿列宁装的孟寒枝微笑着摘下红袖章。
菱花手中的茶壶渐渐褪去铜锈,露出内壁刻着的真相——
"饮水者,皆轮回"
---
尾声:
三个月后,杭州日报刊登了一则趣闻:某退休教师在老宅发现民国时期的铜茶壶,捐赠给博物馆当日,壶中自发涌出清泉,经检测为顶级龙井茶汤。而院中那棵突然开花的苦杏树,如今已成年轻情侣们挂同心锁的热门地点。
偶尔有眼尖的游客发现,所有铜锁的钥匙孔里,都刻着六个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篆字。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