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倒影(1937年)
---
一、茶楼听雨
杭州的雨下得缠绵。田中浩一跪坐在"清和轩"二楼的雅间里,铜茶壶在红木茶几上冒着袅袅热气。壶嘴微微倾斜,像一只窥探的眼睛。
"太君,这是上好的龙井。"茶楼老板佝偻着腰,手指在托盘上神经质地敲打,"战前存的老茶,统共就剩这三钱......"
田中没有抬眼,只是用一方白绢细细擦拭壶身。绢布拂过壶底时,那六个篆字突然变得鲜红,仿佛刚用朱砂写过。老板的瞳孔猛地收缩。
"你认识这壶?"田中终于开口,却是地道的杭州官话。
"不...不认识..."老板的膝盖开始发抖,"就是看这铜色古旧,想是件老物件......"
田中轻笑一声,从腰间掏出南部十四式手枪,轻轻放在茶壶旁边。枪身的烤蓝与壶身的铜锈在雨光里呈现出相似的暗青色。
"1935年,北平琉璃厂。"田中的手指描摹着壶身的纹路,"有个当铺掌柜说,这壶会吃人。"
窗外突然传来女学生的笑声。田中转头望去,雨幕中,一个穿阴丹士林蓝布旗袍的少女正踮脚摘槐花。她手腕一转,那截花枝便落入书包,动作灵巧得像偷东西的野猫。
田中眯起眼睛。少女后颈处,一点朱砂痣在发际若隐若现。
---
二、蓝布衫
孟寒枝把耳朵贴在领事馆休息室的门外。里面的日语对话断断续续:
"......密码本......" "......明晚的火车......" "......茶壶要一起......"
她攥紧了托盘。白瓷杯里的咖啡晃出一圈涟漪,倒映出她刻意描画的柳叶眉——这是第三次伪装成侍应生混进来了。前两次都没找到保险柜的钥匙,但这次不同。
休息室门突然打开。寒枝来不及后退,正撞上田中浩一的胸口。咖啡泼在他军装前襟,晕开一片棕褐。
"すみません!"她慌忙鞠躬,眼角余光却瞥见茶几上的铜茶壶——壶嘴正对着保险柜的方向。
"没关系。"田中竟用中文回答。他伸手抬起寒枝的下巴,指尖冰凉,"新来的?"
寒枝强迫自己直视他的眼睛:"上周刚从上海调来。"
田中的拇指擦过她唇角,突然说:"你很像一个人。"
保险柜的门虚掩着。寒枝心跳加速,却看见田中转身拿起茶壶,往咖啡渍上浇了一股清水。奇怪的是,水流过军装,竟然变成了血红色。
"太君!您的衣服......"
田中恍若未闻,只是盯着壶嘴:"你看这像什么?"
寒枝低头。地毯上的水渍蜿蜒成河,两岸开满杏花。
---
三、倒影的秘密
子夜时分,寒枝撬开领事馆的后窗。月光被乌云啃噬得支离破碎,她的鞋底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像猫一样无声。
保险柜就在田中卧室隔壁。寒枝摸出两根发卡,在锁孔里轻轻搅动。忽然,身后传来"咯"的一声轻响。
铜茶壶摆在走廊的条案上,壶身微微颤动。寒枝鬼使神差地凑近,看见壶口水面映出的不是自己的脸——而是一个穿蓝布长衫的年轻男子,后颈一点朱砂痣,正在雨中奔跑。
水纹荡漾,画面变成一间药铺。蓝布衫男子跪在地上,怀里抱着个穿月白衫子的女子,女子腕间的银镯沾满血迹......
"好看吗?"
寒枝猛地回头。田中穿着睡袍站在阴影里,手中的南部手枪闪着幽光。
"我...我来送夜宵..."寒枝的谎话脱口而出。
田中却笑了:"你知道这壶里装过多少人的血吗?"他缓步上前,手指抚过壶身,"1925年,杭州有个女学生用它毒死了未婚夫;1931年,沈阳的当铺掌柜用它自焚;上月,南京的一个老太太用它......"
枪口突然顶上寒枝的太阳穴:"说,谁派你来的?"
寒枝的指甲掐进掌心。就在她准备拼死一搏时,田中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踉跄着扶住条案,茶壶被碰翻,水流在地上汇成奇怪的图案。
那是两个篆字:芷兰。
---
四、刺杀
行动定在重阳节当天。田中要去孤山祭拜某个坟墓,只带两个卫兵。
寒枝在旗袍内衬缝了刀片。组织给的勃朗宁手枪太显眼,她选择用最传统的方式——袖箭浸了蛇毒,见血封喉。
清晨的孤山雾气弥漫。寒枝伪装成扫落叶的杂役,看着田中的汽车碾过满地梧桐。他果然捧着那个铜茶壶,像捧着什么圣物。
墓碑很旧,上面刻着"爱妻白氏芷兰之墓"。田中跪在墓前,从壶里倒出一杯液体浇在坟头。寒枝眯起眼睛——那分明是血。
就是现在!她猛地甩出袖箭——
"芷兰,这龙井可还入味?"田中突然用杭州话喃喃自语。
寒枝的手腕一抖。箭矢偏了三寸,钉在墓碑上嗡嗡震颤。田中闪电般拔枪,子弹擦过她的锁骨,火辣辣的疼。
"我知道你会来。"田中的枪口冒着青烟,"从看见你后颈的朱砂痣开始。"
寒枝捂着伤口后退。鲜血顺着指缝滴落,正落在茶壶嘴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壶身剧烈震动,壶嘴喷出一股血雾,在空中凝成1925年的日历。
"原来如此..."田中突然大笑,"你不是她,你是......"
第二颗子弹贯穿了他的喉咙。
寒枝惊愕回头。卖水的王婆子站在柏树林里,手中的老套筒枪还在冒烟。
---
五、残壶
王婆子蹲在血泊里,用衣角擦拭茶壶:"姑娘,这壶你拿不得。"
"你是谁?"寒枝喘着气问。
"老身只是个卖水的。"王婆子从怀里掏出半块青玉坠子,正是当年芷兰给子清的那块,"但这壶认主,它等的不是你。"
寒枝突然想起壶水里那个蓝布衫男子。她夺过茶壶往里看,水面映出的却是1979年的杭州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白发老妇正把枯枝插入苦杏树下的土壤。
"记住,"王婆子掰开寒枝的手指,取走茶壶,"有些水喝了能忘事,有些水喝了却要记一辈子。"
寒枝还想追问,远处突然传来哨声。王婆子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只有那句话飘在风里:
"1952年,上海茶厂......"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