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浮生若梦
杨守业在菜市场门口摔了一跤。
事情发生得突然。前夜刚下过雨,青苔在水泥地上蔓延成一片暗绿色的陷阱。他手里拎着活鱼,塑料袋里的水晃荡着,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重重跌坐在地上。尾椎骨传来的剧痛让他眼前发黑,耳边嗡嗡作响。
"老爷子没事吧?"卖豆腐的小贩跑过来扶他。
杨守业想说自己还不算老,可一张嘴却变成了一声呻吟。鱼从破了的袋子里跳出来,在积水里扑腾,鳃一张一合,像是在嘲笑他。
医院走廊的塑料椅太矮,坐得他膝盖发酸。X光片显示尾骨骨裂,医生推着眼镜说:"得静养两个月。"
"两个月?"杨守业猛地站起来,又疼得龇牙咧嘴地坐回去,"我下周还约了老张钓鱼..."
王秀芬缴完费回来,手里捏着一沓单据。"医生说要买防褥疮垫。"她小声说,"还有拐杖,最便宜的那种要两百八。"
回家的出租车上,杨守业全程绷着脸。车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疼。司机在后视镜里瞥了他好几次,终于忍不住问:"老师傅,要开慢点吗?"
"不用。"杨守业硬邦邦地回答,却在下一个减速带到来时,死死抓住了座椅扶手。
小满打来视频电话时,杨守业正趴在床上喝粥。王秀芬把手机支在床头柜上,屏幕里儿子背后的落地窗外,是深圳璀璨的夜景。
"爸!怎么不早说?"小满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我明天就请假回来!"
"回来干啥?"杨守业把粥碗往旁边一推,"又没缺胳膊少腿。"
他看见儿子喉结动了动,像是把什么话咽了回去。王秀芬凑到镜头前:"别听你爸的,医生说要静养两个月呢..."
"两个月?!"小满的声调陡然升高,"那我给你们请个保姆!"
"不要!"杨守业和王秀芬异口同声。
挂断电话后,卧室陷入沉默。防褥疮垫散发着淡淡的塑胶味,杨守业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缝,突然说:"我是不是真老了?"
王秀芬正在整理药盒,闻言手一抖,阿司匹林药片撒了一地。"老什么老,"她弯腰去捡,"上个月不还能扛着煤气罐上五楼吗?"
但夜里杨守业还是听见她在阳台上小声打电话:"...骨头脆得像苏打饼干...可不是吗,说倒就倒..."
第二天清晨,门铃响了。门外站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小李,手里捧着个保温盒:"阿姨,这是今天的老年餐。"
杨守业拄着拐杖站在客厅里,突然觉得这房子变得陌生起来。茶几上摆着老年大学课本,电视柜里塞满降压药,现在连饭菜都有人送上门了。他盯着保温盒里的软烂面条,想起年轻时能一口气吃三碗刀削面的自己。
下午,王秀芬去社区学插花。杨守业一个人在家,试着不拄拐杖走路,结果在厕所门口摔了第二跤。这次他躺在地上半天起不来,眼睁睁看着阳光从东墙移到西墙,最后变成一道细长的金线。
手机在卧室响个不停。杨守业用尽全身力气爬到床边,发现是小满发来的照片——他和女友在民政局领证的红底合照。女孩眼睛弯弯的,酒窝里盛满笑意。
杨守业的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他想说点什么,最后只发了个大拇指表情。窗外传来孩子们放学的笑闹声,遥远得像是另一个世界。
王秀芬回来时,发现杨守业坐在阳台上发呆。他的背影在暮色中缩成一团,拐杖斜靠在墙边,像条被遗弃的腿。
"老杨,"她轻声说,"小满要结婚了。"
"我知道。"杨守业没回头,"挺好。"
夜里,他梦见自己变成了那条从塑料袋里逃走的鱼。在菜市场肮脏的积水里扑腾,鳃里都是铁锈味的空气。远处传来脚步声,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床头柜上手机的震动。
是小满:"爸,我们决定回老家办婚礼。"
杨守业握着手机,听见儿子继续说:"就在护城河边的酒店,你不是最爱在那儿钓鱼吗?"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溜进来,在地板上画了道金线。防褥疮垫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杨守业慢慢坐起身,发现昨晚忘记吃的止痛药还摆在床头。
王秀芬在厨房煎蛋,香味飘进卧室。杨守业拄着拐杖走到衣柜前,从最底层翻出那套多年没穿的藏蓝色西装。
"老婆子,"他朝门外喊,"帮我熨一下衣服。"
西装上有股樟脑丸的味道,但领口依然挺括。杨守业对着镜子比划,突然想起三十年前,他就是穿着这身衣服,把王秀芬娶回了家。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