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顺其自然
退休手续办完那天,五金店老板破天荒请杨守业下了顿馆子。
小饭馆的塑料桌布上沾着洗不掉的油渍,老板用牙咬开啤酒瓶盖,泡沫溢出来,顺着瓶身往下流。"老杨啊,"他抹了把嘴,"你这人太实在,现在社会上不吃香了。"
杨守业夹了粒花生米,嚼得很慢。仓库钥匙已经交出去了,现在他裤兜里只剩下一串家门钥匙,轻得有些不习惯。"是啊,"他笑笑,"连个返聘都不给。"
其实经理提过让他留下当顾问,工资减半。那天他站在仓库里,看着新来的小伙子把轴承和螺丝钉混放在一起,太阳穴突突直跳。但回到家,看见王秀芬贴在冰箱上的体检报告——"腰椎间盘突出"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出来,他突然就点了头。
公交车摇摇晃晃驶过护城河,杨守业望着窗外发呆。钓鱼的老头们像一排灰扑扑的雕像,浮漂在浑浊的水面上起起落落。前排两个女学生叽叽喳喳讨论新出的手机,他下意识摸出自己碎了屏的旧机子,屏保还是小满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家里静得出奇。王秀芬去参加社区编织班了,茶几上摆着她织到一半的毛线袜,两根竹针交叉插着,像被按了暂停键。杨守业从床底下拖出个落灰的纸箱,里面躺着那根尘封多年的钓竿——二十年前厂里钓鱼比赛得的奖品。
护城河边的淤泥散发着腥气。杨守业找了处树荫坐下,甩钩的动作有些生疏。浮漂随着水流打转,阳光在水面上碎成无数金币。对岸有个年轻父亲正教孩子放风筝,线轴吱呀呀地响。
"叔,这儿鱼不多。"旁边戴草帽的老头搭话,"得用红虫。"
杨守业笑笑:"就图个清净。"
其实他压根没装饵。钓竿弯成一道弧,细线伸进水里,像在丈量河流的深度。手机在兜里震动,是小满发来的视频邀请。深圳的高楼在屏幕里闪着玻璃光泽,儿子西装革履的背景让他恍惚。
"爸,我升项目主管了!"小满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你们要不要来住段时间?"
浮漂突然沉了一下。杨守业条件反射地提竿,空钩划破水面,带起一串晶莹的水珠。"再说吧,"他眯着眼看太阳,"你妈报了老年大学..."
回家路上经过电器城,橱窗里新款洗衣机正在演示"静音模式"。杨守业驻足看了会儿,突然发现玻璃倒影里有个驼背的老头,穿着他熟悉的灰夹克。
王秀芬正在厨房炒菜,油烟漫到客厅。杨守业从背后抱住她,下巴蹭到她花白的发根。"痒!"她笑着躲,锅铲敲在锅沿上当当作响。
"咱们买台新洗衣机吧。"杨守业说。
"现在舍得花钱了?"王秀芬白他一眼,"退休金才几个钱。"
"小满给打了三万。"他掏出手机短信,"说是孝敬咱们的。"
王秀芬的锅铲停在半空。一滴油顺着铲尖掉在灶台上,滋啦一声。"这孩子..."她转身继续翻炒,声音闷在油烟里,"也不容易。"
那晚杨守业做了个梦。梦见小满还是豆丁大,坐在他自行车后座,小手紧紧抓着他衣角。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哗哗作响,阳光像蜂蜜一样稠。
清晨五点,他自然醒了。窗外飘着细雨,晾衣绳上的水珠排成透明的项链。杨守业轻手轻脚走到阳台,发现那台老式双缸洗衣机还在转,轰隆隆的声响震得地板发颤。王秀芬不知什么时候起来了,正往机器里倒柔顺剂。
"怎么还用这个?"他问。
王秀芬甩甩手上的水:"习惯了,有劲。"
雨丝斜飞进来,打湿了窗台上的薄荷草。杨守业摸出小满寄来的新手机,对着轰隆作响的老洗衣机拍了张照。朋友圈配文写了又删,最后只发出去四个字:
"一切挺好。"
远处的天空泛起鱼肚白,雨幕中隐约可见风筝的残影。线大概断了,那风筝越飞越高,渐渐变成蓝色天幕上的一个小黑点。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