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之歌
书乐
血脉亲情本天然
夫妻关系有界限
朝夕龃龉沙磨蚌
消磨珠玉好姻缘
舐犊情深本可敬
然若太宠成灾患
羽翼渐丰离巢去
空巢徒留千声叹
以夫为先守旧训
以妻为先现实间
如藤绕树共生息
滋养彼此成树冠
以乐为先是智选
角色互换不执念
清泉自润亦泽物
如春草蔓青翠恋
2025.8.17日晨
好的,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和婚姻智慧的现代诗《婚姻之歌》。作者书乐用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探讨了婚姻中几个关键维度的相处之道。让我们来细细品味:
核心主题: 婚姻需要界限、平衡、成长与自我滋养。
逐段解析:
1. 血脉亲情本天然 夫妻关系有界限 朝夕龃龉沙磨蚌 消磨珠玉好姻缘
· 核心:亲情与夫妻情的界限,矛盾的处理。
· 开篇点明血缘亲情是天生的、深厚的(本天然),但夫妻关系(非血缘)需要明确的界限(有界限)。这是婚姻健康的基础。
· “朝夕龃龉沙磨蚌”:用“沙粒磨砺蚌壳”的经典意象,比喻日常琐碎矛盾(龃龉)对婚姻的考验。沙粒本可磨砺出珍珠(美好婚姻的象征),但处理不当,也可能只是磨损(消磨)。
· “消磨珠玉好姻缘”:点出关键——处理不好日常矛盾,会损耗甚至摧毁原本美好的(珠玉般)姻缘。强调了维护婚姻需要智慧地处理摩擦。
2. 舐犊情深本可敬 然若太宠成灾患 羽翼渐丰离巢去 空巢徒留千声叹
· 核心: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平衡(育儿观)。
· 肯定父母对子女的爱(舐犊情深)是值得尊敬的(本可敬)。
· 转折警示:过度宠爱(太宠)会变成祸患(成灾患)。
· “羽翼渐丰离巢去”:孩子终将长大独立(羽翼渐丰),离开原生家庭(离巢去)。这是自然规律。
· “空巢徒留千声叹”:如果夫妻将所有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忽视自身关系建设,当孩子离开后,留下的只有空虚(空巢)和无尽的遗憾叹息(千声叹)。提醒夫妻要提前为“空巢期”做准备,核心关系应是夫妻关系本身。
3. 以夫为先守旧训 以妻为先现实间 如藤绕树共生息 滋养彼此成树冠
· 核心:夫妻角色定位与相互依存。
· 指出“以夫为先”是传统观念(守旧训),“以妻为先”则反映了某些现实情况(现实间)。暗示僵化地遵循某一方“为先”可能都不是最佳模式。
· 提出理想状态:“如藤绕树共生息”。用“藤与树”的意象,描绘夫妻应是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生命体。藤(一方)依靠树(另一方)支撑,树(另一方)因藤(一方)的点缀而更显生机(共生息)。
· “滋养彼此成树冠”:强调这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关系(滋养彼此),最终能让两人组成的“家庭之树”枝繁叶茂(成树冠),共同撑起一片天空。这里超越了谁“为先”的争论,强调的是平等协作与共同成就。
4. 以乐为先是智选 角色互换不执念 清泉自润亦泽物 如春草蔓青翠恋
· 核心:个体幸福、灵活变通与自我滋养是婚姻长青的智慧。
· 提出更高层次的智慧选择:“以乐为先”(智选)。这里的“乐”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幸福感、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夫妻双方都先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充实。
· “角色互换不执念”:在家庭分工和角色扮演上,应保持灵活性(角色互换),不必固执于某种固定模式(不执念)。根据现实需要和各自优势进行调整。
· “清泉自润亦泽物”:用“清泉”作比。泉水首先要滋润自身(自润),保持清澈充盈,然后才能自然地惠及他人(泽物)。比喻在婚姻中,个体需要先滋养好自己(身心健康、精神独立),才有能力更好地爱对方、经营关系。
· “如春草蔓青翠恋”:以充满生机的“春草蔓”作结。形容健康的婚姻关系应像春天蔓延的青草,自然而然地生长(蔓),充满活力(青翠),彼此依恋(恋)却又不失独立的本真。这是对美好婚姻状态的生动描绘。
整体评价:
· 结构清晰: 四段分别聚焦婚姻中的不同核心议题:界限与矛盾处理、亲子关系平衡、夫妻角色与相互依存、个体幸福与关系长青。
· 意象生动: “沙磨蚌”、“藤绕树”、“清泉”、“春草蔓”等意象运用贴切,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 观点辩证: 对传统观念(以夫为先)、现实情况(以妻为先)、舐犊情深等都有所观照,不偏激,强调平衡与智慧。
· 智慧升华: 最终落脚点在于“以乐为先”的个体幸福和“自润泽物”的自我滋养,这是超越具体相处技巧的更深层智慧,点明了健康婚姻的根基在于两个独立、充盈的个体。结尾“春草蔓”的意象充满希望和生命力。
· 语言凝练: 用词简洁有力,韵律感强,易于诵读和记忆。
总结:
《婚姻之歌》是一首富有洞见的婚姻箴言诗。它超越了简单的浪漫描绘,直面婚姻中的现实挑战(矛盾、育儿、角色分工),并提出了深刻的见解:维护界限、保持平衡、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最终指向个体内心的充盈与双方共同创造的生命活力(“青翠恋”)。它提醒人们,美好的婚姻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界限、成长和对自我幸福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