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黄河渡口
一
2005年芒种这天,程程和马小兵蹲在兰州西固区的黄河堤岸上。浑浊的河水卷着泡沫拍打水泥台阶,少年把裂纹手表浸在水里冲洗,秒针突然诡异地跳动了两下。远处中山桥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映得水面五彩斑斓,像泼翻的油漆桶。
"我妈说..."马小兵用新疆腔模仿金兰,"黄河水喝了不肚疼。"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哮喘喷雾的空瓶滚进河里,瞬间被浊浪吞没。程程摸出铁皮盒里最后一颗巴旦木,少年却摇摇头,从书包夹层掏出个塑料袋——里头装着三粒新疆带来的棉花籽,已经被汗水泡得发胀。
夜风送来烤羊肉串的香气。马小兵突然拽过程程的手,在他掌心画了个复杂的路线图:"我同学家在七里河...他爸开诊所。"路灯照见少年指甲缝里的煤灰,那是昨天扒拖拉机时沾上的,怎么洗都留着淡淡的黑印子。
二
第二天清晨,程程在劳务市场蹲活计时,马小兵溜进了兰大二院。他挂着别人的就诊卡做心脏检查,白大褂突然盯着他胸口的疤痕问:"这手术在新疆做的?"听诊器滑过皮肤,冰得少年一哆嗦。医生最终在病历本上写了"建议复查",字迹潦草得像风吹乱的蛛网。
中午碰头时,程程发现少年把校服反着穿——蓝面朝外,背后用粉笔画了朵梅花。诊所同学给的药片装在嫁衣内衬缝的暗袋里,随着走路发出细碎的声响。"程叔,"马小兵咬着牛肉面里的萝卜片突然说,"我想改名叫程小兰。"
面汤上的油花突然聚成个圆环。程程想起金兰最后一次喝药时,碗里也有这样一圈油光。他摸出铁戳子往桌角烙了个印,少年立刻用吸管蘸了辣油,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的笑脸。
三
傍晚的黄河边多了群跳广场舞的大妈。马小兵蹲在水泥堤岸上,用树枝拨弄棉花籽。程程望着对岸的灯火,突然听见少年问:"我妈...是不是特别虎?"没等他回答,马小兵自己笑起来,露出那颗缺了的虎牙位置——和金兰当年被白糖糕硌掉的是同一颗。
夜航的游轮拉响汽笛。少年突然脱了鞋袜把脚浸进河水,牛仔裤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未消的淤青。程程看见他脚踝有道浅浅的疤——和自己当年在粪场被酸枣枝划的一模一样。月光下,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流过他们的小腿,像条温暖的巨蟒。
"程叔快看!"马小兵突然指向河心。浑浊的水面上漂着个反光的物件,随着波浪起伏。程程眯起眼,发现是半块破碎的镜片,映着支离破碎的月光——像极了当年摔碎的相框玻璃。
四
天快亮时,他们在汽车站长椅上打盹。马小兵枕着程程的腿,红嫁衣团成个临时枕头。少年睡梦中无意识地摸着后腰——那里本该别着铁戳子的位置,现在挂着诊所顺来的听诊器头。
第一班公交进站时,程程轻轻抽出发麻的腿。他展开皱巴巴的地图,在"兰州"旁边画了个棉桃,又在慢湾坡的位置描深了那朵梅花。马小兵突然在梦中说了句新疆话,翻身的瞬间,裂纹手表从腕上滑落,秒针停在三点十七分——那是金兰最后一次睁开眼的时刻。
晨光中,程程把棉花籽埋进车站花坛。浇水时发现少年醒了,正用手机拍他佝偻的背影。逆光里,马小兵校服背后画的梅花若隐若现,像二十年前粪场上飞扬的尘土,又像未来某个清晨将要绽放的新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