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前夫追来
一
2005年立夏这天,程程正在地里点玉米,忽听见沟口传来汽车急刹声。一辆新疆牌照的皮卡卷着黄土冲进慢湾坡,惊得羊群四散奔逃。车门"砰"地摔开,下来个穿黑夹克的中年汉子,左脸有道蜈蚣似的疤,走路时右腿拖着地——正是金兰的前夫马占海。
"人呢?"马占海一把揪住程程的衣领,酒气混着羊肉膻味喷在他脸上。程程瞥见皮卡后座坐着个穿制服的警察,正低头翻材料。马占海突然抡起拳头:"老子花了三万彩礼!"拳头在程程鼻尖前停住了——他看见程程脖子上挂的铁戳子,那"张记"二字虽已磨平,梅花印却和金兰嫁妆箱底的一模一样。
远处传来学生的哄笑。马小兵和同学们正放学回来,书包带子滑到肘弯,露出里面的红嫁衣一角——是今早他偷偷带去学校显摆的。马占海的瞳孔骤然紧缩:"狗日的...这崽子果然跑这儿来了!"
二
村委会的日光灯管嗡嗡响。马占海把离婚证拍在桌上,指缝里的机油把"子女抚养"那栏的蓝手印蹭得更模糊了。警察咳嗽一声:"马小兵同学,你父亲提供了监护权证明..."
"他不是我爹!"少年突然扯开校服领口,心口的手术疤像条蜈蚣,"去年发病时,他说治不好就扔我进戈壁滩!"程程注意到马占海右腕有道陈年烫伤——是梅花形状的,和金兰后颈的烙印正好凑成一对。
马小兵突然掏出个信封,倒出十几张汇款单——每张附言栏都写着"买药钱",字迹从工整到颤抖,最后几张已经歪斜得认不出。警察翻到最底下那张2004年的,突然愣住——汇款人署名"张金兰",可那时她已去世三年。
"是我妈临终前托程叔汇的。"少年声音哽咽,"她怕奶奶不给我买药..."日光灯照见汇款单上的泪痕,把钢笔字晕染得像长脚的虫子。
三
天黑透了,调解还没结果。程程摸黑回窑洞取证件,突然听见东头第二孔窑洞里有响动。煤油灯下,马占海正翻箱倒柜,金兰的嫁衣被扔在地上,内衬的作业本纸撕成了两半。
"当年她就藏东西!"马占海醉醺醺地举起铁戳子,"这玩意儿...她临跑前还往箱底烙..."他突然踉跄了一下,灯影里露出后腰别的酒瓶子。程程扑上去抢铁戳子,两人撞翻了炕柜,玻璃相框摔得粉碎——马小兵的学生证飘出来,正好盖在金兰照片的空白处。
远处传来警笛声。马占海突然狞笑着掏出打火机,火苗蹿上嫁衣的瞬间,程程看见他手腕上的梅花烙疤裂开了口子,渗出血珠。火光照亮了相框玻璃的碎片,每一片都映出不同时期的金兰——扬粪土的、唱《走西口》的、穿嫁衣的、病榻上写遗书的...
四
黎明前的调解室里,马小兵在放弃监护权声明上按了手印。警察递文件时突然低声说:"小子...你妈当年偷毛驴车跑,是我给指的路。"少年猛地抬头,看见警察警号牌后面藏着张旧照片——年轻时的警察站在棉花地边,身旁是穿蓝布衫的金兰,怀里抱着穿棉猴的婴儿。
马占海临走时撂下话:"崽子有种别回新疆!"皮卡卷起的尘土中,程程看见少年校服里露出红嫁衣的一角。晨光照着村委会墙上的锦旗,"民族团结"四个金字正在马小兵头顶闪烁。
回窑洞的路上,两人在酸枣丛里捡回了铁戳子。马小兵突然说:"程叔,我妈的坟...朝哪个方向?"程程指向东山梁,那里有棵孤独的白杨树,是十年前他特意从新疆移栽来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