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归途
一
1995年冬至的黎明,程程牵着毛驴车走在结冰的山道上。车板上铺着三床棉被,金兰蜷缩在里面,怀里紧抱着那件小男孩的棉猴。她咳嗽时整个身体痉挛得像张拉满的弓,嘴角渗出的血丝在下巴上冻成红冰溜子。
"快看..."金兰突然挣扎着支起身子。东山梁上泛起鱼肚白,晨光照见远处慢湾坡错落的窑洞。最东头那座窑洞门前晃着点红光——是程程父亲挂的灯笼,在灰蓝色的晨曦中像颗将熄的炭火。
毛驴车路过当年种麦的山沟时,金兰让停下。她哆嗦着从贴身的红布兜里摸出个东西——是那颗蛀空的巴旦木,现在穿了个孔,用红头绳系着。"给孩子...留着。"她把它挂在酸枣枝上,坚果壳在风中轻轻碰撞,发出空洞的响声。
二
金兰的炕头摆着三样新物件:氧气袋、中药罐、贴着新疆邮票的信封。程程熬药时总盯着信封上的邮戳看——"石河子"三个字被水渍晕开,像团模糊的泪痕。信纸上是铅笔描的简笔画:戴红领巾的男孩站在校门口,手腕上的裂纹手表画得格外大。
腊八那天,金兰突然能坐起来了。她借来程程的钢笔,在画背面写字,每写几个字就要喘半天:"小兵,妈妈在老家窑洞等你。"钢笔水晕染开来,把男孩的简笔画背影染蓝了一片。程程发现她写字时左手一直按着后腰——那里别着的铁戳子已经磨破了棉袄衬里。
"等开春..."金兰把信纸折成方块,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氧气袋嘶嘶作响,她的脸憋得发紫,却还死死攥着信封。程程拍着她后背,感觉手掌下的脊椎骨像串凸起的算盘珠。
三
1996年春节,程程家来了个照相的。金兰穿上那件从新疆带回的大红嫁衣,胭脂盖不住脸上的青灰。照相师傅让她笑,她却突然扭头对程程说:"那年你在粪场...该给我擦脸的。"
咔嚓一声,照片定格了她含泪的笑。三天后取回的照片上,金兰身边留着片空白——是程程特意让师傅加的。他们在空白处贴上了那张男孩的简笔画,乍一看像是一家三口的合影。
正月十五雪打灯,金兰把照片装进玻璃相框,摆在炕头的氧气袋旁边。半夜程程被咳嗽声惊醒,看见她正用袖子擦相框玻璃,袖口沾着血沫和冰花。月光透过玻璃照在男孩的简笔画上,裂纹手表的位置反着光,像真的金属在闪烁。
四
惊蛰前夜,金兰突然精神起来。她让程程扶她到院里的老梨树下,指着树杈上的冰溜子说:"像不像那年...你给我的麻糖?"月光照着她枯瘦的手腕,裂纹手表的秒针终于又走了起来,发出细微的咔嗒声。
后半夜下起了雨。金兰在雨声中让程程打开炕柜,最底下压着个蓝布包——里头是那件小男孩的棉猴,心口处的"马小兵"名牌已经被摸得发毛。她突然抓住程程的手按在棉猴上:"你摸摸...是不是还有心跳?"
雨越下越大。程程抱着逐渐冷却的身体,听见老梨树的花苞在雨中绽放的轻响。金兰最后的目光落在相框上,那个画在纸上的男孩永远不知道,他简笔画的手表停在凌晨三点十七分——正是二十年前,他母亲在毛驴车上偷亲程程的时刻。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