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初,苹果和华为被曝将在9月分别发布eSIM手机,引爆了二级市场相关概念。简单来说,eSIM就是嵌入式SIM卡,把SIM卡的功能直接集成在芯片设备里,就可以让移动设备在不插实体SIM卡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上网。同时,手机也不用再受卡槽的限制,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切换多个号码,手机在外观设计上也不用再预留实体SIM卡槽的空间,能够越做越薄,最大化的利用内部空间,加大电池容量。
一、eSIM到底是什么黑科技?
eSIM即电子化的SIM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了,我们国内的三大运营商虽然在18年就陆续推出了eSIM服务,但由于种种限制,这项技术只被应用在了智能穿戴领域。直到7月14日,中国联通重新上线了eSIM手机页面的开通服务,打响了“手机eSIM商用的第一枪”,像苹果17系列的iPhone 17 Air将成史上最薄iPhone,还全面取消物理SIM卡槽,搭载eSIM技术。这也是国内运营商首次在手机端提供eSIM支持,下半年,电信移动也都将跟进eSIM的重启,加上华为和苹果两款eSIM手机发布在即,未来手机“无卡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二、eSIM技术发展的市场前景
据机构预测,2025年底全球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应用。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70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是一个确定性较高的增量赛道。目前,eSIM产业链既包括了最上游的芯片设计和安全认证环节,也包括了芯片封装制造,以及下游的平台运营和终端应用。总的来说,这一赛道是“上游吃技术、中游吃订单、下游吃场景”。

三、科技企业如何跟上这一新风口?
首先需要的是技术研发上的大力投入。eSIM技术涉及到芯片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多方面的复杂技术融合。以芯片技术为例,不仅要保证eSIM芯片能够稳定地嵌入不同设备芯片,还得确保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高效能运作。科技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从数据传输的每一个环节入手,防止用户的上网、通话、短信等信息被窃取或篡改。这需要在加密算法、防火墙等方面不断创新,同时还要与网络运营商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安全的通信环境。

其次,兼容性也是应该关注的重点。不同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在尺寸、功耗、操作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eSIM技术需要适应这些多样化的设备需求。企业要注重产品的通用性,确保eSIM技术能在尽可能多的设备类型上得到应用。
再者,市场推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eSIM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许多普通消费者对其还不够了解。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消费者解释eSIM的优势,比如它在节省设备空间、方便用户切换运营商等方面的好处,从而提高大众的接受度,为eSIM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奠定基础。

总之,在eSIM技术的浪潮前,科技企业不能只是观望,而要从技术、安全、兼容性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维度积极布局,才能在这个新风口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突破。
编撰:無极
2025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