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当归引(上)
暴雨冲刷着钟楼斑驳的外墙,积水倒映出扭曲的灯光。陶永康跪在满地记忆胶片中,胸口的半枚银戒灼烧着皮肤,发出皮肉焦糊的气味。小蝉——或者说那个寄居在少女体内的存在,正用林素的声音哼唱着破碎的摇篮曲。
"当年......"她的手指划过陶永康胸前的伤疤,"你把戒指藏在心脏位置......就是为了今天?"
留声机爆炸后的铜片深深扎进陶永康的掌心,血珠滴落在记忆胶片上。那些静止的画面突然活动起来,像老电影般投射在潮湿的墙面上——
1987年6月15日凌晨,药理实验室的无影灯下。年轻的陶永康攥着半枚银戒,看着培养皿中蠕动的黑色线虫。马教授的声音从画外传来:"......记忆移植需要活体载体......林素腹中的胎儿最合适......"
胶片突然卡住,画面定格在马教授举起的注射器上。陶永康的断钢笔突然飞起,笔尖刺入投影——竟从虚影中勾出一缕真实的黑线!线体在空中扭动,逐渐形成莫沉实验室笔记的片段:
"......当归提取物可抑制记忆虫活性......林素已怀孕三月......必须阻止马世安的永生实验......"
小蝉的体内突然传出槐树枝断裂的脆响。她的脊背弓起,从口中吐出一团缠绕着黑线的物体——那是个微型玻璃子宫,里面漂浮着未成形的胎儿标本,脐带上系着褪色的红绳。
"这是......"陶永康的嗓音嘶哑得不成人声。
"你们的女儿。"小蝉的瞳孔完全变成了槐树年轮的模样,"林妈妈把她......藏在当归药汤里养了三十年......"
第十七章:当归引(下)
玻璃子宫在积水里滚动,胎儿的眼睛突然睁开——那是一双与林素一模一样的杏眼。地下室的所有记忆胶片同时震颤,播放出不同角度的同一场景:
林素浑身是血地冲进中药房,将玻璃子宫塞进煎药罐;徐伯用银针刺入自己的肋下,取出一截染血的槐木心;年轻的陈默在暗处举起相机,闪光灯照亮他嘴角诡异的微笑......
小蝉的身体正在迅速木质化。她的皮肤浮现出树皮纹理,发丝间生出细小的槐树叶。"爸爸......"她的声音突然变成稚嫩的童声,"你找到解咒的方法了吗?"
陶永康的断钢笔突然自动书写起来,在积水表面留下一行血字: "以骨为引,当归为媒,誓约者之心血可破永生咒"
玻璃子宫突然浮到空中,胎儿的眼睛直视陶永康胸口。"需要......"小蝉的木质手指抓住他的白大褂,"你的心......"
地下室的门再次被撞开。真正的林素站在雨幕中,银镯子已经断裂,左手的义肢不翼而飞。她的腹部有个可怕的空洞,里面却长着一株鲜活的当归苗。
"三十年了......"她的声音像是无数个声音的合奏,"该结束这场噩梦了。"
林素扯断当归的根须,汁液滴落在玻璃子宫上。胎儿标本突然发出刺目的金光,而陶永康胸口的半枚银戒自动飞出,与林素银镯上残留的半枚完美契合——
"铮"的一声清响,整个钟楼的地下室突然陷入绝对寂静。所有黑线枯萎脱落,骨架标本哗啦一声散落满地。在纷纷扬扬落下的槐花雨中,陶永康看见1987年的六个年轻人站在阳光里向他挥手告别,而襁褓中的婴儿正发出清亮的啼哭......
(最终章伏笔)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