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骨铃谣(上)
钟楼的地下室在剧烈震颤,墙皮簌簌剥落,露出后面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同一个日期"1987.6.15"。陶永康的断钢笔突然悬浮起来,笔尖渗出的墨汁在空中凝成细线,将五个心脏标本罐串联成五芒星图案。
小蝉跪在骨架前,黑线从她指尖涌出,缠绕着骨架的指骨。那些苍白的骨头突然发出风铃般的脆响,奏出一段诡异的童谣:
"五人同心槐下誓" "银针穿心骨铃摇" "当归当归终不归" "六月十五魂来招"
陶永康的白大褂口袋突然燃起幽蓝火焰。烧焦的处方笺残片飘出,上面的"誓约者之骨"几个字发出血光,正照在骨架天灵盖的针孔上——孔洞里竟渗出新鲜的骨髓。
"这是......"陶永康的瞳孔剧烈收缩。骨髓在骨面上流淌,逐渐形成微型校园的立体地图,图书馆的方位有个红点在跳动。
小蝉的左眼突然流出黑色血泪:"莫老师......把真正的实验记录......藏在......"
地下室的铁门突然被巨力撞开。陈默站在雨幕中,西装早已破烂,露出胸口狰狞的缝合线——那些线头正诡异地扭动着,像是有生命般钻入皮肉。他的手里提着个古老的留声机,铜喇叭里传出马教授的声音:
"......第六个样本的骨髓提取物......具有记忆存储功能......"
第十五章:骨铃谣(下)
留声机的铜喇叭突然扭曲变形,伸出一根沾满粘液的探针。陈默的嘴角咧到耳根,露出满口细密的钢牙:"陶师兄,你忘了我们的毕业课题吗?《论记忆的实体化存储》......"
小蝉突然扑向骨架标本,黑线从她七窍喷涌而出,缠住陈默的双腿。那些线体接触到他皮肤的瞬间,缝合线全部崩断——陈默的胸腔像花瓣般裂开,里面竟是一团跳动的黑色线虫,包裹着半颗腐烂的心脏。
"当年......"陈默的声音突然变成马教授的腔调,"我们只需要五个人的记忆载体......"他的手指突然伸长,刺向陶永康的太阳穴,"你这个叛徒......居然偷偷给莫沉报信......"
陶永康的断钢笔突然刺入自己的掌心。鲜血喷溅在骨架标本上,那些骨头瞬间组合成完整人形——莫沉的虚影浮现出来,残缺的左手小指正指着陈默胸口黑虫中的心脏。
"看......心室......"虚影的声音如同骨铃碰撞。
陶永康猛地扯开自己的白大褂。他的左胸皮肤下,隐约可见同样的黑色细线在蠕动——但心脏位置却有个银光闪烁的物体。小蝉尖叫着撕开他的衬衫,露出镶嵌在胸口的半枚银戒指,戒面上的缠枝纹正发出灼目的光芒。
"原来......"陈默的身体开始崩解,"你把誓约......藏在......"
留声机突然爆炸,无数记忆胶片漫天飞舞。每张胶片上都定格着1987年的片段:马教授将针管刺入林素的后颈、周慎行偷换实验药剂、陶永康将银戒指一分为二、莫沉在濒死时吞下半枚戒指......
小蝉的黑线全部收回体内。少女的皮肤开始透明化,露出体内缠绕着槐树根的骨骼——那分明是孩童的骨架,每根骨头上都刻着"当归"二字。
"我是......"她的声音突然变成林素的语调,"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