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滇池
文/曾岱
木棉花宛如滇池
轻舞的彩裙
绘着朝霞的倒影
散发着春花的芬芳
将一支支金色的曲调
从浪花上摇起,缓缓
缓缓地摇向天上
滇池水面的粼粼波光
映出睡美人的倒影
山上的龙门俏皮地躲进水中央
披着缕缕霞光
滇池恰似一位沉醉的美人
华彩摇曳
风姿摇晃
向着东方送走两轮夕阳
穿越唐宋我来探访
耳畔传来
李清照枕上看潮的月白色咏叹
心中回荡着
苏东坡浓妆淡抹的深情吟唱
诗情像瀑布之水
越流越长……
AI诗评:《又见滇池》赏析:
这首诗以滇池为抒情对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滇池的迷人景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2节)以生动的意象描绘滇池的自然美景。诗人运用"木棉花"、"彩裙"、"朝霞"等意象,将滇池比作翩翩起舞的仙子,又通过"睡美人"、"龙门"等昆明特有的景观,赋予滇池人格化的魅力。特别是"向着东方送走两轮夕阳"的描写,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第二层(第3节)转入历史文化的纵深。诗人穿越时空,引入李清照、苏东坡两位文学巨匠的意象,将滇池美景与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相联结。"枕上看潮"化用李清照词意,"浓妆淡抹"借用苏轼名句,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
艺术特色上,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拟人化描写使滇池具有灵动之美;"缓缓"的重复使用形成舒缓的节奏;"诗情像瀑布之水"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风格清新典雅,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完美融合。
诗歌通过对滇池美景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追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最终升华为永恒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诗情"的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