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蚀心咒(上)
暴雨如注,钟楼尖顶在闪电中忽隐忽现。陶永康踹开生锈的铁门,霉味混着腐臭扑面而来。小蝉蜷缩在他身后,左臂缠满浸过药汁的纱布——那些黑色线虫仍在布料下蠕动,勾勒出钟楼地下室的立体地图。
"这里......"少女的声音突然变成重叠的回响,"是誓约开始的地方。"
手电筒的光束刺破黑暗,照见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痕。陶永康的指尖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划痕,突然触电般缩回——每道刻痕里都嵌着细小的槐树刺,指尖渗出的血珠竟被木刺吸收,在墙面上洇出五个血色人名。
地下室的中央摆着个覆满白布的物体。白布掀开的瞬间,小蝉发出幼兽般的呜咽——那是具医学院的人体骨架标本,但颅骨天灵盖上赫然五个针孔,排列成五角星形。陶永康的钢笔突然发热,笔尖自动在头骨上描出"MS-0615"的编号。
"莫沉......"小蝉的左眼完全被黑线占据,"他们用他的骨头......做成了教具......"
墙角的铁柜突然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柜门自动开启的刹那,数十个玻璃标本罐滚落在地,每个罐子里都漂浮着——人类的心脏标本!最前排的五个罐子标签已经褪色,但依稀可见"周"、"陶"、"马"、"林"、"陈"的姓氏缩写。
陶永康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捧起标着"T.Y.K"的罐子,对着光线转动——心脏左心室处有个针尖大的黑点,像被什么虫子蛀出的孔洞。
"蚀心咒......"小蝉的指甲抠进铁柜锈迹,"背誓者的心脏......会被誓言蛀空......"
第十三章:蚀心咒(下)
标本室的灯泡突然全部爆裂。黑暗中,那些心脏标本开始发出诡异的荧光,像一盏盏微型灯笼。陶永康的白大褂下摆无风自动,钢笔自动飞出,在水泥地上划出深深的刻痕——正是婚书上那个残缺的血指印图案。
小蝉突然扑向铁柜最底层,拖出个布满牙印的铁盒。盒盖开启的瞬间,腐烂的当归气味汹涌而出,里面竟是一沓发霉的情书——莫沉写给林素的字迹已经晕染,但每封信的落款处都按着血指印,其中一封的背面写着:
"实验成功后,我们就离开。永远不要相信马世安说的——永生需要活祭品。"
陶永康的耳膜突然刺痛。某种高频震动从地底传来,整间地下室开始簌簌落灰。那具编号MS-0615的骨架突然颤动起来,天灵盖上的针孔里钻出细如发丝的黑线,在空中组成一幅动态画面:
1987年夏夜,六个身影在钟楼地下室争执。马教授举着注射器逼近林素,莫沉挡在前面被刺中颈部,周慎行举起相机时闪光灯亮起——画面最后定格在陈默将垂死的莫沉塞进铁柜,而马教授正用骨锯锯下他的小指......
"原来如此......"陶永康的钢笔突然折断,墨汁喷溅在墙上形成新的字迹: "誓约本是五人情债" "何来第六血债累累" "当归当归" "不归不归"
小蝉突然发出不似人声的尖啸。她的左臂纱布爆裂,无数黑线射向骨架标本,在骨头上烧灼出焦黑的诗句: "五人同心可断金" "谁知同心藏毒针" "当归不归" "噬心噬心"
地下室的铁门轰然闭合。标本罐里的心脏全部停止跳动,罐壁内侧缓缓浮现出相同的五个字: "钟楼葬我者"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