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又去看了周君一次。这回他的床位空了,护士说转去了重症监护室。在收拾床头柜时,我翻到一本皮面日记,扉页上题着"人生五十始"。纸页间夹着化验单,像枯叶标本般脆弱,上面的数字狰狞如蝌蚪,游向"晚期"二字的深渊。
监护室的白墙亮得刺眼。周君躺在各种管子编织的网中,胸口起伏微弱如将熄的烛火。他见我来,眼球在蜡黄的眼皮下转了转,竟露出笑意:"正好...帮我把这些...交给师母..."他指指枕下,我摸出个信封,里头装着存折和保险单。
"密码...是她生日..."他说着突然抽搐起来,监护仪发出尖锐的警报。医护人员冲进来时,我退到走廊,听见他们在喊"肝昏迷""血氨值"。透过玻璃窗,看见他们掀开他的病号服——腹部胀得发亮,皮肤上爬满紫红色纹路,像地图上蜿蜒的河流。
走廊长椅上坐着个抹泪的妇人,怀里抱着保温桶。"您是周师母?"我问。她摇摇头:"我是307床家属。"她指指里面,"那位老师...前天还帮我孩子讲数学题..."保温桶里飘出鸡汤的香气,混着消毒水味,酿出种奇特的酸腐。
五
周君竟又熬过一周。我去时他正盯着天花板发呆,眼窝深陷如两个黑洞。"想通了..."他声音嘶哑,"这辈子...都在做别人眼里的周老师...周教授..."忽然抓住我的手,"知道我现在最想做什么?"
我以为他要说旅行或著书这类雅事。"想抽根烟..."他诡秘地眨眨眼,"大学时...躲在厕所抽劣质烟...那才叫活着..."护士进来换药,他立刻恢复成模范病人的表情,却在被子下对我比了个抽烟的手势。
邻床换了位年轻病人,正用笔记本电脑办公。"互联网公司的,"周君悄声道,"胃出血...挂着点滴开视频会议..."仿佛为印证他的话,年轻人突然对着屏幕鞠躬:"张总放心...方案今晚一定..."
黄昏时来了位西装革履的访客,拎着果篮和公文包。"职称评定委员会..."周君介绍时,那人正把慰问金塞给师母,同时递上份表格:"麻烦周老师签个字...流程需要..."我看见周君颤抖的手在"放弃治疗知情书"上画押,那笔迹歪斜如虫爬。
六
最后一次见周君是在弥留之际。他忽然清醒,要人扶他坐起,目光灼灼地扫过病房:"各位...都保重..."这话说得太响亮,惊醒了打盹的银行经理,吓停了互联网青年的键盘敲击。
他最后对我说的话是:"记得...我们当年...在操场偷杏子..."忽然咯咯笑起来,笑声卡在喉咙里变成呛咳。护工进来拉窗帘,夕阳把白布帘染成血色,在他脸上投下栅栏般的阴影。
走出医院时,看见门口蹲着个抽烟的护工——正是方才那位。他吐着烟圈说:"又一个被活活儿累死的。"烟头在暮色中明灭,让我想起周君说的"劣质烟"。
殡仪馆里,人们传看他年轻时的照片。那个在槐树下捧书的俊朗青年,与病床上枯槁的面容,竟判若两人。哀乐响起时,互联网青年还在回工作消息,银行经理在算丧葬费礼金够不够还债。
遗体告别仪式上,校长致辞说"周老师实现了人生价值"。我望着鲜花丛中那张被化妆品修补过的脸,忽然想起监护室里他腹部的紫红纹路——那才是真实的生命图景。
火化炉门关上的瞬间,有手机铃声响起。师母从丧服口袋里掏出来看了看,哽咽道:"学校人事处...问周老师的课题结项报告..."
青烟从烟囱升起时,天上正飘着雨丝。这烟混着雨,很快消散在空中,如同那些"鞠躬尽瘁""重于泰山"的悼词,终究敌不过一阵微风。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