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双鸳鸯】《秋风》重头小令
翠柳
好恨(这)风儿,
好怨(这)风儿。
你只顾匆匆乱搅(愁)丝,
那管鸳鸯离不得,
叵耐这风儿霜染鬓丝儿。
恨煞风(儿)狂,
怨极风(儿)忙。
只顾匆匆乱搅愁思怨恨肠,
哪管鸳鸯她情深醇味爽,
可恼这风儿勾染鬓成霜。
风乱(吹)云儿,
风急(吹)船儿。
月下孤凄柳叶孜,
泪水浸眸眉不展,
醉鸳鸯梦在何时。
夜苍苍,月凉凉。
鸿雁声声塞外霜,
一曲琵琶思《越调》,
何时续写《满庭芳》。
赏析:
这组【正宫·双鸳鸯】《秋风》重头小令整体风格婉约细腻,情感基调哀怨惆怅。作者借秋风这一自然意象,将内心深处的怨恨、无奈与对美好情感的眷恋娓娓道来,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曲中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期盼。
第一首
“好恨(这)风儿,好怨(这)风儿”:开篇直抒胸臆,两个“好”字加重了情感的表达,强烈的怨恨之情扑面而来,直接点明对风的极度不满,为全曲奠定了哀怨的基调。
“你只顾匆匆乱搅(愁)丝”:将风拟人化,赋予风以人的行为“匆匆乱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的无情与肆意,而“愁丝”则巧妙地把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仿佛风在胡乱拨弄着曲作者内心那如丝般缠绕的忧愁。
“那管鸳鸯离不得”:以鸳鸯象征美好的爱情或亲密的关系,“离不得”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紧密和不可分割,而风却不管不顾,进一步突出了风的冷漠和作者对这种破坏的愤懑。
“叵耐这风儿霜染鬓丝儿”:“叵耐”表示无奈和愤恨,风不仅搅乱了愁绪、破坏了美好关系,还让作者在忧愁中逐渐老去,“霜染鬓丝儿”形象地写出了岁月的沧桑和词人内心的痛苦,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第二首
“恨煞风(儿)狂,怨极风(儿)忙”:与第一首开篇呼应,用“恨煞”“怨极”强化了对风的怨恨程度,“狂”和“忙”则生动地刻画了风的特点,使风的形象更加鲜明。
“只顾匆匆乱搅愁思怨恨肠”:再次强调风的自私和无情,它只顾自己肆意吹拂,却不管作者内心那如肠般纠结的愁思和怨恨,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哪管鸳鸯她情深醇味爽”:“情深醇味爽”描绘出鸳鸯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美好,而风却毫不留情地破坏,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美好情感被破坏的惋惜和怨恨。
“可恼这风儿勾染鬓成霜”:“可恼”直接表达出作者对风的极度恼怒,“勾染鬓成霜”再次强调了风对作者的伤害,使作者在痛苦中加速衰老。
第三首
“风乱(吹)云儿,风急(吹)船儿”:通过描写风对云和船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月下孤凄柳叶孜”:“月下”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孤凄”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凄凉,“柳叶孜”则以柳叶的姿态衬托出词人的哀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泪水浸眸眉不展”:细腻地描绘了作者的外貌和神态,“泪水浸眸”写出了作者的悲伤和痛苦,“眉不展”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愁的深沉,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煎熬。
“醉鸳鸯梦在何时”:“醉鸳鸯”象征着美好的梦境和理想中的爱情,“梦在何时”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梦境的渴望和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
第四首
“夜苍苍,月凉凉”:开篇描绘出夜晚的苍茫和月色的清凉,营造出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
“鸿雁声声塞外霜”:“鸿雁声声”暗示了思念和牵挂,鸿雁往往象征着传递书信和情感,“塞外霜”则点明了环境的寒冷和孤寂,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凉。
“一曲琵琶思《越调》”:“琵琶”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乐器,“思《越调》”则表明了琵琶曲的调式和情感倾向,通过琵琶声传达出词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含蓄。
“何时续写《满庭芳》”:《“满庭芳”》是一种词牌名,这里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情感,“何时续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艺术特色
拟人手法:作者多次将风拟人化,赋予风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风成为情感的载体,增强了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意象运用:巧妙运用了鸳鸯、云儿、船儿、月、鸿雁、琵琶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到词人的情感。
情感递进:四首小令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风的怨恨到对美好情感的眷恋,再到对未来的期盼,使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体而言,这组【正宫·双鸳鸯】重头小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