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经网
——四川“红军哥”肖永乐(下)
作者:吕云(成都)
邹云翻看手机上互联网对于肖永乐“红军哥”的介绍,这一看,可不得了:他的足迹遍及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甘肃、陕西以及湖北、宁夏等13个省市(区),行程3万余里。这五年时间里,他背起“步枪”和干粮,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西省吴起县城中街的胜利山上。
怀着一种憧憬与好奇心里,邹云微笑着问肖永乐,“肖哥!你今年多大啦?”
看着满脸风霜的肖永乐,邹云终于问出来一个简单的问题。
“邹记者!我再过两年,该退休啦!”
“老了!快走不动了,所以,我汽车再来看看,红军四渡赤水的泸定桥!”
“回忆和缅怀一下,我们老一辈英雄们走过的足迹!我想用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化生活在新时代的年轻人。”
从浅显的道理上讲,肖永乐的做法和想法,其实没有任何错误。
现代人用身体力行的行为与方式,弘扬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赞美祖国河山的优美,宣传爱国爱家“家国情怀”,是值得传承的一件历史创举。
邹云又一想,现代人吃得好、穿得好,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很少外出。适当进行一些长途锻炼,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面对每天晚上,我国各大城市兴起的广场舞、坝坝舞,还有网友在自媒体上宣传徒步旅行的攻略……邹云认为,“红军哥”肖永乐的长征行为,正是一种从精神到身体,再到社会历史的一种个性思维新尝试。
“是啊!肖老师,这就是您们老一代人,有意给我国下一代人留下的创业和守业精神吧!”
“是的!邹记者!”
“肖老师!你行走长征路这五年下来,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呢?”邹云用一种专业记者的提问,想再次落实一下,肖永乐他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看法。
“我走过的四川甘阿凉地区的路线,与几十年前一样,羊肠小道上还是只能够提供给不到三人并排通行!”
“好多地方,高铁、高速路,省道、乡道和村村通公路,已经修到村民的家门口,并没有破坏古人留给我们的遗迹。”
“这在四川地区,特别是你走过的路,估计是古时的茶马古道,两边一边是高山峻岭,另一边是峡谷和激流吧?”紧接肖永乐的回答,邹云也谈出自己对于四川茶马古道的看法。
“是的!这一些茶马古道,道路是用石头铺成,提供给古代马帮行走的道路。”
“这一些道路从云南开始,经过四川到西藏,再从西藏走往印度!”
“我所经过的茶马古道‘驿站’,如果开发出来提供给徒步的游客歇脚,应该是一种十分不错的文旅景点。”
“肖老师的想法,很有道理!”
“如果把茶马古道,红军住过的地方开发成文旅和红色教育景点,这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邹云非常赞成肖永乐的一些想法,同时说出自己对于历史性景区开发的看法。
邹云去过四川广元剑门关古道,那种绝壁之间开凿出来的栈道,还有抬头就能看见拱卫四川盆地的剑门关: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场面,总会让入侵者望而却步的心里震撼。
几天之后,邹云把他同“红军哥”肖永乐的对话,发给张强。
认真思考几天后,张强认为,“重走长征路”既可以从徒步中体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又可以带动沿途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旅事件,值得弘扬……
四川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留给世人的古迹很多。特别是318国道沿线的风景优美,是我国许多爱好文旅的游客极其向往的文旅去处之一。
李勇对于川藏线的房车旅游,很感兴趣。他几年前,买了三辆依维柯房车,想在黄龙溪古镇古渡口对面搞一个黄龙溪房车营地。
一天吃过中午饭之后,他开车带着张强从黄龙溪古镇出发,绕道到黄龙溪古镇对面,指着有接近100亩土地的山地说,“张记者!我想租下这100亩土地,搞一个‘318房车俱乐部’、特斯拉电动汽车俱乐部、奔驰燃油汽车俱乐部……与黄龙溪古镇对应,再次推动黄龙溪古镇‘夜经济’的快速发展。”
“李总!你的这个想法,很好!”
“这个大型房车停车场的对面,就是黄龙溪古镇!游客从房车、汽车上下来,完全可以行走几十米到达渡口,乘坐渡船到对面,白天观看黄龙溪古镇古街、古巷,夜晚欣赏黄龙溪古镇美丽的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