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寸金莲与断指
祠堂的梆子敲过四更,阮梦觉仍盯着那双绣花鞋出神。鞋面上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却有一处突兀的断线,像是绣娘突然被什么惊扰。鞋底沾着的坟土里,混着几粒暗红的碎屑,他捻起一搓,指尖立刻染上铁锈般的腥气。
"血痂..."梦觉喃喃道。忽听得祠堂东厢传来"吱呀"开门声,他闪身隐入廊柱阴影,见麻脸汉子提着灯笼钻出来,缺了食指的右手在怀里摸索着什么。
灯笼光掠过墙角时,照出个蜷缩的身影——正是白日那个月白衫姑娘。她三寸金莲上的绣鞋少了一只,裹脚布渗着血,怀里紧紧搂着个褪色的布老虎。麻脸汉子咧嘴一笑,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柳丫头,给你嫂子上供的桂花糕..."
姑娘突然尖叫着后退,布老虎"啪"地掉在地上,露出半截发黄的纸角。梦觉眯眼细看,竟是张撕碎的婚书,男方名字处赫然写着"柳承宗"——据他所知,这是柳家三年前暴毙的长子。
"作死啊!"麻脸汉子一脚踩住婚书碎片,灯笼"呼"地烧着了姑娘的袖口。火光照亮她腕间红绳拴着的小铜锁,锁上刻着诡异的符文。梦觉心头一震——这分明是冥婚用的"阴缘锁"!
五更鸡鸣时分,梦觉尾随麻脸汉子到了后山乱葬岗。只见他扒开一座无碑荒坟,从腐朽的棺木里拖出个青布包袱。月光下,包袱皮散开,滚出十几根森白指骨——每根指骨的第二个关节处,都有整齐的切痕。
"第十七个..."麻脸汉子掂着截指骨咧嘴一笑,月光照见他缺指的断口处,竟也留着同样的切痕。
---
第三章 祠堂后的血账簿
清明未至,铜锣坳却连下了七日血雨。阮梦觉蹲在祠堂飞檐下,看檐角铁马叮当作响,每一响都震落几滴猩红水珠。族老们说这是"阴兵借道",要拿童男童女祭山神。
偏是这日,他在祠堂后墙的裂缝里发现本账簿。账页浸了雨水,墨迹晕染如血,却仍能辨出"道光廿三年"的字样。奇怪的是,每笔账目后头都画着截小指图案,最新一页写着:"三月十七,收白米二十石,折指两根"。
"先生看不得这个!"月白衫姑娘突然出现,枯瘦的手指死死按住账簿。她衣袖滑落,露出手臂上青紫的掐痕,新旧交叠宛如蛇蜕。
当夜,祠堂传来剁肉般的闷响。梦觉潜至窗下,见烛光里族长正用戥子称量一截断指,麻脸汉子在一旁舔着刀口血珠。供桌上摆着个黑陶罐,罐身贴满黄符,却挡不住里面"咚咚"的撞击声。
"不够秤..."族长嘶哑着嗓子,"得再添个童女的手指头。"
突然,陶罐炸裂,一团黑影直扑麻脸汉子面门。梦觉看得真切——那竟是只腐烂的婴儿手掌,五指死死抠进汉子的眼窝!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