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踯躅于这荒墟之上,已是第三日了。
墟者,非必断壁残垣之谓。此处屋舍俨然,朱门绣户,往来者皆衣冠楚楚,面上堆着笑,口中吐着"之乎者也"。然而我分明嗅到一股腐臭,自那些锦绣的褶缝里渗出,钻入鼻观,直抵脑髓。
前日遇见一个"读书人",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却偏要在襟前别一支镀金的钢笔。他见我注视,便排出几枚铜钱,要请我吃茶。茶肆里,他絮絮地说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老调,眼睛却不住地往门外瞟——那里正有几个穿西装的"新贵"走过。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不知是咽茶,还是咽唾。
昨日又见一"才子",油光可鉴的头上顶着博士方帽,在街头高声诵读自己的新诗。众人围看,他便愈发得意,将那些"玫瑰""夜莺"之类的词儿抛掷得满天飞。忽而一个洋人走过,他便立刻矮了半截,弓着腰追上去,嘴里迸出几个洋文,活像一只摇尾的犬。那洋人并不理他,径自上了汽车。他便又挺直腰杆,继续他的"玫瑰夜莺"去了。
今日索性走到城郊,却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卖糖人的老头。那老头手极巧,捏出许多人物:有关公,有诸葛亮,还有岳武穆。孩子们看得眼馋,却少有人买——他们的父母宁愿花钱送他们去学"实用技能"。老头叹口气,把那些糖人一个个捏碎了,重又揉作一团。那些英雄豪杰,便这样化为一滩黏腻的糖浆。
墟市中央有座"文庙",香火颇盛。我踱进去,见许多人跪拜如仪,口中念念有词。细听之,却不是求圣贤之道,而是祈愿科场高中、升官发财。那至圣先师的塑像金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泥胎来,倒像是一具正在腐烂的尸体。
暮色四合时,我坐在一块断碑上歇息。碑文已漫漶不清,只辨得"诗书""传家"数字。忽然一阵风吹过,卷起几张纸片——细看却是撕碎的教科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标准答案"。
远处传来歌声,大约是哪个新开的酒楼在招徕顾客。唱的是时下流行的曲子,什么"黄金屋""颜如玉"之类。歌声飘到废墟上空,便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只剩下一些刺耳的音符,扎得人耳膜生疼。
我站起身,拍拍长衫上的灰尘。这荒墟上的游魂太多,不差我一个。不如归去,虽然明知归处亦是另一处荒墟。
月光冷冷地照着,那些屋舍的影子在地上爬行,宛如无数饥饿的兽,正伺机扑向过路的行人。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