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蒋铧先生
供稿审核林耀平先生
林耀平先生《 “林氏草根理论”之“十不” 》
伍寅、刘小源、韦广都三位老师的读后感三篇
(一)
“林氏草根理论”之“十不”
作者:林耀平
说老实话,我大半生的工作,从农、从军、从学、从政的经历足够丰富。所以,总结的“林氏草根理论”也够多。
我生在农村,什么农活都干过,知道当农民的苦,甚至差点饿死,到底怎么活过来的,我也不清楚。
我不足18岁时于1974年入伍,从军26年,两个月的强化军训后,就开始在团司令部工作,后到基层连队锻炼,提干后再调回团政治处任书记。一年后开始了我16年的团、师、军校机关干部工作(当中两次考入军校深造),后来又当了6年政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12年。一句话:自当兵开始至今的50年整,我长期在“党政军警民学”六大块工作(退休8年亦“退而不休”)。因此,对人、对事、对物的“为人处世”方法总结了一些“道道”,具体讲有“十不”。
一是对事,马虎不得。回顾我50年工作的历史,无论是组织上还是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从来不敢有些许马虎、随意。从当新兵两个月的强化军训开始,集训结束,一个班只能授予一个人嘉奖,十个人的班,这个嘉奖落到我的头上了;在机关当干事时,不仅会干、会说,还会写,在军、地发表了不少文章,于是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荣立了三等功;任政委、党委书记6年,连续三年被广州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党委,又再次荣立三等功;转业后分管全县维稳工作,分管9个部委办局,有7个单位在市、自治区介绍经验,我本人被自治区评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如果对事马虎,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么优异成绩的。
二是对人,随意不得。我的交友之道:以吃亏的心态去与人交,从来不想去占别人的便宜;对答应的事就用心去做,做到能兑现承诺;帮助了别人,不要等着回报,最好是忘掉。林某不才,但总觉得“利益交换”是换不来真情的。不过,作为别人帮助了我,我会在心里记住的,并且会尽力去报答。
三是对师,放肆不得。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没有那么严重,但作为学生、部下,受人之恩,确实需要敬重的,绝对不能“放肆”,这是做人的底线。近六七年来,我年年都邀请已78岁高龄、我当干事时的干部科长周兴春老首长吃餐饭,在去年的餐桌上,我请教他;“您手下那么多的干事、那么多的副科长,是不是小林我挨得您最近的?”老首长眼晴一抬,嘻嘻嘻地笑个不停,那种满意、欣慰、赞赏之情尽在嘴角边显现。我后来又补了一句:“在我的眼里,您就是老佛爷式的人物!”老首长更是乐不可吱,太美了!
四是对老,欺负不得。无论他是你的父辈也好,你的老领导、老前辈也罢,只要没有大的过错,就应该敬重,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官高、权大、钱多而看不起他们。在这点上,我有许多例子:我在部队当干部科长时的干事谷静学同志,他调到空军干部部后,一路高升至师职干部,转业后又在国务院下属的军转培训中心当领导,那年他从北京回到桂林,我请他吃饭,饭桌上,我对他说:“小谷,我们开始吧?哎,我叫您小谷,您没意见吧?”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大声答道:“什么意见呀,亲切得很哪!”看看,尽管他当时比我官大,但他的那种态度,还像似我手下的干事一样。这就是会做人的具体体现。
五是对幼,狠心不得。对小孩子的教育,放松不得,必须严格地、用心去管教好、引导好,溺爱不得,宠爱不过,严教严管也不能太过,一定要把握住度,过度就会变质。
六是对友,坑蒙不得。对待同事、同学、战友以及其他亲朋好友,是绝对坑蒙不得的。把握的原则应是:能帮助的一定要真心去帮;可帮可不帮的事,尽力去帮;实在帮不了或违反原则的事,要说明情况。这当中有一点应记住:绝不能干那种“吃拿卡要”的事。人之所以变坏,就是从一点点、一滴滴开始的,因为“贪婪”就是人的劣根性,荀子说:人而有欲,且欲无止境。
七是对己,放松不得。这个“松”,包括政治上的松、思想上的松、作风上的松、业务上的松、学习上的松以及严于律己、奉公守法上的松等等。所列之松,哪个方面都松不得。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八是对责,推脱不得。作为农民,就得把地种好,多多地产出以养家糊口,多为社会奉献;作为工人,就要好好上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好本职工作;对于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就要“心在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解放军,就要守好国门、海疆,为强军备战、军事高科技发展建功立业;对于学生,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武装自己,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华夏儿女,将来接好“班”。
九是对下,狂妄不得。纵观党政机关以及军中的一些“大咖”,往往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有的甚至是狂妄至极,牛得很。我虽官不大,但也当了26年的团、处级领导干部,我历来教育部属:“不要认为我们是管别人的,就趾高气昂、颐指气使,与人交往,最多是平起平坐,最好是把自己放得低一些。这样做,可办可不办的事,人家肯定会想方设法给你办的。”反之亦然,也确实如此。
十是对财,贪图不得。我历来主张:“人的一生,官是当不够的,钱是挣不完的。”所以,把钱、把物、把官看淡些,过好眼前每一天、干好当下每一件事、确保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俗话说: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因此,“林氏草根理论”认为:一日三餐能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有少量节余备用足矣,不要刻求所谓的“荣华富贵”,更不能为了实现所谓的“荣华富贵”而触犯刑律。我希望有“一官半职”的官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记住我的一句话:“自由是幸福的,当你失去自由以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由的珍贵,世间可是没有后悔药卖的哦!”
总之,林某不才,但此“十不”,确实是我掏心窝子的话,我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过来的。仅供参考!
(二)
耀平兄印象散记
作者: 伍寅
林兄与我同在原空军炮院政治部工作,他比我年长6岁,因此,叫他为兄长。有缘,我于1983年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特招入伍,那时林兄在炮院政工队(指导员班)学习,毕业后留校在政治部干部科工作,于是,至2000年8月止他转业地方工作。这中间的16年间,我们朝夕相处,深知林兄为人处世之道。
初相识,见他浓眉大眼,少壮青春,意气风发,球打得好,棋艺精湛,写得一手好字,这是最早的印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有了更深的认识。
林兄接人待物真诚,善良,与之交往没有压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皆可交流。林兄转业到地方,能够跟老百姓、下属打成一片,与这点有关。
诚实善良还是林家的家风,林兄在家族影响力不小,见过林兄每年过年过节和族人的欢聚,可以想象,自己的言行举止必然影响到家人甚至全村村民。我与林兄的侄子林舒曾经有过房子交易之事,后因种种原因,我要退房,其侄子林舒十分爽快地把押金全部退回,可见长辈的榜样对后人的影响。
林兄做事认真,严谨,在干部科当领导,能把全院的干部教员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随口说出一二,甚至从外线打进来的电话要找学院的某位,总机班电话员都要打电话请教林兄,因为他知道全院随军干部家庭住哪栋、哪门、哪号,丝毫不差。看看林兄做干部工作对干部的熟悉情况到了何种程度了!在学院政治部,他写得一手好材料,文风朴实,流畅,通俗易懂,钢笔字也了得,深得领导、上级的欣赏。
林兄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他来自农村家庭,知道农家之苦,但他非常勤奋好学,多读书,多积累,多写作,可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积少成多,三言两语即成篇。几十年来写的东西几百万字,特别退休后,每天写一篇,集结成册,有9本书面世,超过150万字。他的文章来得快,千把字的文章一气呵成,半小时即成文,水到渠成,这不是一天的功夫,是长年累月积攒而成的。
林兄重友情。林兄特别重兄弟、朋友的感情,在部队有一帮好战友,在地方有一众好兄弟。林兄转业到地方后,连续几年回学院慰问、联络,看望老领导、老战友。每年还主动联系战友聚会,畅谈交流,互通有无。
关于林兄的文章,真的非常朴实无华、实在,由小见大,把一些深奥的大道理生活化,让人容易接受,无论说公事的守心操手,还是讲个人修养礼仪,都能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见者舒服、痛快!
总而言之,向林兄学习!
(三)
字字真切 句句箴言
——读林老师“十不”有感
作者:刘小源
拜读林老师的“林氏草根理论”之“十不”理念,仿佛循着您的足迹,走完了那50年跌宕而扎实的人生旅程——从农村田埂上挥汗如雨的少年,到军营里摸爬滚打的战士,再到机关案牍前笔耕不辍的干部,从基层连队的砺练到分管政法工作的重任,每一段经历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最终沉淀出对处世之道的深刻洞察。
“对事马虎不得”这一句,您用实实在在的经历作了最好的注解:新兵连班里的唯一嘉奖,是对两个月军训每个动作、每次队列的较真;机关里的优秀干事与三等功,藏着对每一篇文稿、每一项任务的用心;任政委时连续三年的先进党委,转业后分管县里的7项省市荣誉,更是把“不马虎”刻进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份“较真”,不是固执,而是对岗位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
“对人随意不得”里,藏着最朴素的处世智慧。您说“以吃亏的心态相交”、“答应的事就用心兑现”、“帮人不求回报”,这哪里是技巧,分明是把“真诚”当成交友的底色。就像您对老首长周兴春的敬重,多年来的牵挂与请教,一句“您就是老佛爷式的人物”里,满是记挂多年的感恩;对昔日部下谷静学的平等相待,那句“叫您小谷不介意吧”,更见得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待人的温度从未改变。
而对师者的“放肆不得”,是守住了“一日为师,终身铭记”的本分;对老者的“欺负不得”,藏着“今日之我亦会成明日之老”的同理心;对幼者的“狠心不得”,是严慈相济中藏着的长远考量;对朋友的“坑蒙不得”,则是在“能帮则帮、不越底线”里守住了做人的原则。这些细节,拼凑出一个重情重义、有分寸感的形象。
尤其认同“对己放松不得”与“对财贪图不得”这两句印象更深刻。“对己不松”,是政治上不松懈、思想上不放任、学习上不停步,这份自律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辈子的修行,让人在岁月里始终站得稳、走得远;“对财不贪”,那句“官当不够,钱挣不完”、“自由最珍贵”,更是勘破了浮华的本质——比起虚幻的“荣华富贵”,三餐温饱、心底踏实、身无挂碍,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您总是谦称这是“草根理论”,可在我看来,这分明是用大半生的风雨、汗水与思考熬出的人生指南,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修饰,全是掏心窝子的真诚。能读到这样的分享,实在是幸运。往后定会把这些道理记在心里,学着在做事时多一份较真;在待人时多一份真诚;在处世时多一份清醒,努力做个踏实、通透的人。
(四)
为人处世“十不”有感
作者:韦广都
“林氏草根理论”之为人处世“十不”理念,总结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非常方便,一看就懂,一用便灵。太好了!
从您的文章不难看出,您为祖国奉献青春,戎马生涯二十六载,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12年。自当兵开始至今的50年整,长期在“党政军警民学”六大块工作(退休8年亦“退而不休”)。太让人感慨了!
回顾您的50年“党政军警民学”交融的壮阔工作人生,您的人生经验凝结为“十不”处世箴言:对事不马虎,对人不随意,对师不放肆,对老不欺负,对幼不狠心,对友不坑蒙,对己不松劲,对责不推脱,对下不狂妄,对财下贪恋。这十条看似简单、朴素,却如十根钢钎,牢牢锚定了您在军营立功、在地方创先进的业绩,也托举起您“退而不休”的荣耀与口碑。
您以吃亏交友、以敬重待长、以严格育幼、以清廉自守,用“把自己放低”赢得众人高看,用“忘掉回报”赢得长久回响。您的“林氏草根理论”更是把幸福简化为温饱、健康、自由三要素,警醒后来者:荣华如烟,刑律如刀。
您的“十不”真言并非高头讲章,而是一位穿越“党政军警民学”六大系统五十年的实践者,用半世纪血汗熬出的“防裂膏”:抹在心上,可防骄、防腐、防裂;抹在脚下,可稳根、稳向、稳致远。您的亲身经历证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把平凡事做到极处便是非凡,把朴素道理坚守到白头便是传奇了!
桂林都市文艺社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黄蓓蓓 文长海 韦天喜 江开华
副社长:李运德 孙炎宏 李席林 杨爱国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廖明东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执行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虹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虹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紫燕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