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山的组诗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这画卷,晕染着生命的色彩,烙印着灵魂的温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片诗意的沃土:
于意象交织处见真情
—— 组诗的文学肌理与情感深致
作者:三无
这组诗歌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时空下的生命景致,在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铺展中,构建起丰富的文学世界。诗人以敏锐的感知捕捉自然与生活的细微之处,将个人情愫与地域记忆融入字里行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张力,值得我们深入探寻其中的文学奥秘。
在《故乡的春天》中,诗人以 “三月的暖风” 为起点,串联起溪水、泥土、嫩芽等自然意象,构建出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溪水开始练习新的和弦” 将听觉与视觉巧妙融合,赋予自然景物以灵动的生命力,仿佛能听到溪水在春日里奏响的欢快乐章;“泥土裂开了时间的惊叹” 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暗示着春天带来的新生与希望,那裂开的泥土像是时间发出的惊叹,宣告着沉睡万物的苏醒。而 “老井沿青苔漫过旧石阶”“木门吱呀推开半部童年” 等意象,又在自然之景中融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怀。青苔漫过石阶,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木门的吱呀声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童年记忆,将故乡的春天与童年记忆紧密相连,形成了时空交错的审美效果。诗中 “油菜花已翻过了山峦”“月亮正清洗游子的粗布裳”,更是将故乡的春景与游子的乡愁结合,让春天的生机中多了一份牵挂。当 “蝴蝶再次栖落在花瓣,便有一根风筝线穿过蓝天”,风筝线不仅连接着天空与地面,更连接着游子与故乡,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在春日的美好中愈发深沉。
《阿拉尔爱情故事》与《阿拉尔的冬天》《爱在阿拉尔》构成了一组关于地域情感的诗篇,阿拉尔这座城市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承载着爱情、思念与希望。“塔里木河上的冰是不是化了”“满城的海棠花是不是要开了” 以问句的形式,将对阿拉尔的思念表达得细腻而深沉,仿佛能看到诗人在远方眺望阿拉尔,心中满是牵挂。“新井子路上的白杨树越来越老了”“塔河源的胡杨林依旧站立着”,白杨树的老去与胡杨林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执着。老买买提记不清古丽的模样,这份模糊的记忆中藏着多少故事,让人不禁遐想。刚回老家的人们带着各自的遗憾与留恋,而孩子们在新城长大,他们的未来与阿拉尔紧密相连,“会让塔克拉玛干开满鲜花” 这句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阿拉尔的冬天》则将爱情置于冬日的背景下,更显温暖与珍贵。“寂寞的风吹着孤独的沙丘”“雪花落在了你走过的街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而胡杨的守候、野鸭惊醒的太阳温柔,又给这冬日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暖意。“屋檐下的冰凌倒映着乡愁,玻璃上的冰花闪烁着炉火”,冰凌与乡愁相连,冰花与炉火相映,将思乡之情与冬日的温馨巧妙融合。“我多想牵起你的手,在河边静静的走一走”“我只想站在你身后,让这刻像永远那么久”,直白而真挚的情感在冬日的阿拉尔蔓延,反复咏唱 “有你就足够”“有你的温柔”“有你的守候”,让这份爱在冬日里愈发坚定。
《爱在阿拉尔》则展现了阿拉尔的发展与生活的美好。“太阳在胡杨河的尽头升起,棉田里有雪落的痕迹,清脆的鸟鸣和着农机的轰鸣”,自然的美景与农业的生机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夕阳熄灭在塔河的怀抱里,稻田里是丰收的记忆,回家的车流伴着路灯的亮起”,从日出到日落,阿拉尔的一天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站在小青山山顶看城市的前进,坐在家里感受家庭的温馨,“爱在阿拉尔,有你,有情,有天明”,将对阿拉尔的爱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真挚而动人。
《命之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哲理的思考,与其他诗篇的情感表达不同,这首诗更显深沉与思辨。老和尚说自己不是佛,因为还没参透世间的过与红尘的错,摆脱属于自己的因果;老人家说自己不是魔,虽然曾犯下不该的错,让花朵在盛开中枯萎,浊泪是他的诉说。“是佛还是魔,是你还是我,是错还是过,那又算什么”,这一连串的追问,将对人性的探索引向深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佛与魔、对与错的界限。“古刹会尘封老和尚的解脱,虔诚的人们都会记得,那一遍又一遍的唱诵,萦绕在朦胧的烟雨中”,古刹、唱诵、烟雨,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老和尚的解脱虽被尘封,却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荒山会埋葬老人家的怨愁,后来的人们或许忘了,那一次又一次的诉说,回响在纷繁的人世中”,老人家的怨愁被埋葬,诉说却在人世回响,佛与魔、对与错的界限愈发模糊。“佛或许都不是对的,魔也许都不是错的,而你我谁又是佛魔,不过是尘土和因果”,这句更是点明了主旨,在尘世间,人不过是受因果支配的尘土,没有绝对的佛与魔,只有复杂的人性与命运。
《纯与白》与《初冬遐想》则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以纯净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如一股清泉流淌在读者心间。“那天的风很暖,蓝色的天空上,有几片白色斑点。那天的你很甜,粉色的花瓣上,有些许黄色慵懒。那天的山很远,绿色的树叶上,有一阵红色耀眼”,这三段排比,用不同的色彩勾勒出清新美好的画面,风暖、天蓝、你甜、花粉、山远、叶绿,每一种元素都充满了诗意,将那天的美好定格。“夜晚的各种灯光,将这座城市点亮,却让我有些迷茫。我还是喜欢灯灭的天亮,那纯净的阳光,穿透所有伪装”,城市灯光的喧嚣与天亮阳光的纯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纯真的向往与追求。“我还是喜欢你的微笑,那洁白的味道,抚平所有悲伤。我以为一切都在远方,总是想着去流浪,而你就在身旁”,从对阳光的喜爱转到对你的微笑的眷恋,才发现最珍贵的就在身旁,情感真挚而细腻。
《初冬遐想》中 “初冬的凉气”“即将落下的余晖” 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我深吸一口,这初冬的凉气,刹那间,清醒的有些迷离。我轻呼一口,这清晨的浊气,瞬时间,仿佛拉扯出灵魂”,通过呼吸的动作,将初冬的感受细致描绘,清醒中带着迷离,呼出浊气仿佛释放灵魂,独特的感受让人产生共鸣。“我忘了看大雁南归的队形,也没听见来自苍穹的悲鸣,只是凝望即将落下的余晖,和似乎静止的塔里木河水”,对大雁和苍穹悲鸣的忽略,反衬出对余晖和塔里木河水的专注,其中蕴含着淡淡的怅惘。“叶已在昨日开始飘零,在我经过时发出了声音,她不是在向我告别,也不是在祈求我的怜悯。花就在今早逐渐枯萎,在我走过后定格了身影,枯叶上的湿润,是她流下的最后一滴眼泪”,将叶的飘零与花的枯萎赋予人的情感,却又不是告别与祈求,只是自然的过程,花的眼泪更添一丝凄美。“听说北方以北的地方,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雪,不知道我曾经嘱托的那片雪花,有没有叩响她的窗棂。那个像雪一样纯洁的曾经,会不会在这个冬日里,偶尔想起,我为她写过一天空的情诗”,由北方的大雪联想到嘱托的雪花,再到像雪一样纯洁的曾经和为她写的情诗,将思念之情层层递进,在初冬的清冷中愈发浓厚。
纵观这组诗歌,诗人善于运用意象的叠加与转换,将自然景物、地域特色、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上,时而清新明快,如《故乡的春天》《纯与白》;时而深沉真挚,如《命之错》《阿拉尔爱情故事》。韵律上,虽不刻意追求严格的格律,却有着自然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情感的起伏与语言的节奏相得益彰。无论是故乡的春天,还是阿拉尔的冬夏,无论是对人生的思考,还是对纯真的向往,都在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些诗歌如同一个个情感的节点,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个人与地域,让读者在品味意象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人文关怀,带给人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 三无。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