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日,老魏的女儿带着外孙回了南边。送行时,小娃娃攥着阿四编的蚂蚱不肯撒手,直到火车鸣笛才"哇"地哭出来。老魏站在月台上,影子被拉得老长,像根歪斜的竹竿插在铁轨间。
钱门房这几日愈发寡言。今早见他用火柴盒搭了座小楼,顶上还粘了片梧桐叶当旗帜。刘婆子倒夜香时碰倒了半面墙,他也不恼,只蹲下身慢慢重搭。阿四送粥来时,他忽然开口:"我年轻时在汉口码头,见过比这还高的楼。"说完自己先怔住了,仿佛被这句话烫了嘴。
老魏开始收拾他那间朝北的屋子。从床底下拖出个樟木箱,里头整整齐齐码着十几本日记。我随手翻开一页,上头写着:"九月初三,抵桂林。旅舍潮湿,晚饭有酸笋,不及阿四腌的脆。"再往后翻,几乎每篇都夹着片枯叶或花瓣,倒是比那些纪念品更鲜活些。
阿四的腿疾入了秋反而见好。他新编了批竹蜻蜓,拴在粥车四周,风一吹就转成绿圈圈。小崽子们追着车跑,他故意放慢脚步,由着他们扯下几只。老魏在门口看得眼热,也讨了一只,挂在窗前,说是"给麻雀作伴"。
前日衙门派人来修门廊,钱门房被迫挪了窝。他那些火柴盒建筑被归拢到墙角,倒意外成了个微型的城池。有个穿开裆裤的娃娃往"城"里撒了泡尿,钱门房竟笑了:"这下可算有了护城河。"
今晨发现老魏窗前多了个瓦盆,种着从井台挖来的"独脚绿"。阿四来送粥时,顺手往盆里撒了把桂花瓣:"这花喜阴,浇淘米水最好。"老魏忽然想起什么,从箱底翻出个布包——是那年从杭州带回的断弦三弦琴。
午后阳光正好,两个老头坐在井台边,一个调弦,一个熬粥。三根弦断了两根,老魏就只弹那剩下的一根,"叮——叮——"地响。阿四跟着哼不成调的小曲,粥锅里冒出带着桂花香的白汽。
刘婆子说,傍晚时看见只麻雀落在三弦琴上,啄了啄琴弦,又飞走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