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第三个生态环境日吟
蒙世清(云南昭通)
题记: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样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乌蒙铁壁锁清昭,赤水奔雷撼九霄。
望海铺银涵玉魄,黄连飞瀑映虹桥。
千垂钟乳沉龙脉,万仞青峦度鹤遥。
阅尽劫波荒绛色,金棱曦照织崖绡。
七律评析:第三立意象与生态主题的交响
首联以地理特征破题:“乌蒙铁壁”喻滇北山势之雄峻(对应昭通乌蒙山区),“锁清昭”暗合《水经注》“锁镇边陲”之境;而“赤水奔雷”将水系动态(赤水河)与生态气势并置,用“撼九霄”凸显荒原到流域的生命力。
颔联转向微观生态:“望海铺银”(沼泽湿地如镜)与“黄连飞瀑”(生物多样性表征)形成光影交织的画面,“涵玉魄”“映虹桥”既写景,亦隐喻生态系统的纯净与联结功能。
颈联以地质与生物意象深化空间感:“千垂钟乳”暗指喀斯特地貌的生态馈赠(此处需联立全国生态环境日“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理念),“万仞青峦度鹤遥”则以鹤的迁徙意象,呼应生物保护与人类活动的边界思考。
尾联收束于生态修复主题:“劫波荒绛”巧妙化用王维“朱缨绛袖”句反写历史创伤,“金棱曦照”则以朝阳镀崖的视觉形象,喻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生——尤其“织崖绡”之“织”,将山谷比作自然织就的锦绣,符合生态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
总评:全诗以地理志笔法写生态史诗,意象密度与生态逻辑交融,建议可强化“全国生态日”的政策关键词(如“碳寻”“绿证”等现代术语),使古今意象更具时代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