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冢野史·第四卷:回煞》
第九章·残灯
水库蓄满后的第七个年头,大旱。
水位一天天降下去,先露出半截枯树,再是坍塌的祠堂石阶,最后连当年埋得最深的坟头都见了天日。村里老人说这是"回煞",死人的怨气太重,把水都蒸干了。
城里来的摄影师小陆支着三脚架在岸边拍照,镜头里突然闪过一道白光。调焦细看,水库中央竟立着个人影,青布长衫,分明是几十年前的打扮。
"那是......"
"别拍!"放羊的老汉一把按住相机,"那是周先生的魂。"
当夜,小陆在招待所翻看照片。白天拍的水库全景里,每一处露出水面的废墟上都站着模糊的人影:井台边梳头的女人、祠堂前烧纸的老者、枯树上吊着的孩童......最骇人的是倒数第三张,原本空无一人的岸边,赫然多了个穿中山装的背影——正是他自己。
第二天,小陆失踪了。人们在水库边找到他的相机,最后一张照片显示时间为凌晨三点:水面如镜,倒映出的却不是星空,而是无数双向上伸出的手。
---
第十章·走影
县志办的苏干事来收集水库史料,在档案室角落发现一摞发霉的审讯记录。最上面那份写着"1962年反革命案",受审人周默生的供词页被撕去大半,残存段落触目惊心:
"......承认散布封建迷信......赵家祠堂的夹墙里......十二具婴孩干尸......用桐油浸泡......"
苏干事连夜去找当年办案的老公安。老人住在精神病院,见人就喊"灯笼来了"。护士说每到月圆之夜,他都会用粪水在墙上画同样的图案——一棵树,树上挂满人头形状的灯笼。
回程的渡轮上,苏干事总觉得有人跟着。转身时瞥见船舷边靠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湿漉漉的头发里缠着水草。再要细看,却见甲板上一串水渍,延伸至船舷便消失了,像有人刚从水里爬上来。
---
第十一章·归墟
地质队在水库底部钻探取样,钻头带上来一截人骨。法医鉴定说死亡时间约四十年,奇怪的是骨缝里嵌着细小的金箔,像是被刻意装饰过。
当夜值班的小王听见钻机旁有动静,打着手电过去查看。探照灯下,十几个浑身湿透的人正围着岩芯样本跪拜,为首的老者举起骨殖,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灯光扫过他们的脸——全是白天一起作业的同事,只是眼白变成了浑浊的灰蓝色。
第二天,整个钻探组集体辞职。队长在日志里写道:"样本编号QY-17的骨质出现异常增生,形成类似年轮的纹理。经测算,该个体至少经历过三次......"后面的字迹被某种黏液糊住了。
水库开始重新蓄水那天,附近的村民都听见水底传来钟声。老人们说那是沉没的教堂铜钟,可瓦蓝村从来就没有过教堂。
(第四卷"回煞"完)
---
《荒冢野史·第五卷:灯宴》
第十二章·接煞
民俗学会的祁教授在旧书摊淘到本《瓦蓝镇志》,内页夹着张古怪的请柬:
"谨定于丁酉年七月十五 恭迎执灯人 赴宴"
落款是"赵氏灯会",日期却是1957年。更诡异的是,墨迹新鲜得像昨天才写的。
祁教授循地址找到水库边的老宅,开门的竟是个穿对襟褂子的老者:"您来早了,宴席要等天黑。"老者转身引路时,祁教授分明看见他后颈上有道缝合线,针脚粗大得像纳鞋底。
偏厅里已坐了三位客人:穿中山装的摄影师、别着县志办徽章的女人,还有浑身湿透的地质队员。他们面前的茶几上,整齐摆放着相机、档案袋和岩芯样本。
"这是......"
"祭品。"老者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黑牙,"就差您的镇志了。"
---
第十三章·燃犀
祁教授夺门而逃时,怀里的镇志突然自燃。火光照亮山路,也照出树丛里蹲着的东西——它们有着人的轮廓,皮肤却像泡发的馒头一样肿胀溃烂。
跑到水库大坝时,背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噗通"声。转身望去,十几个"人"正排着队走入水中,最前面的老者高举着火把,火光映出水面上密密麻麻的漩涡。
天亮后,搜救队在下游发现祁教授的眼镜。镜片上沾着某种荧光物质,在紫外灯下显现出地图般的纹路——正是水库底部的地形图,某个位置标着鲜红的"燈"字。
---
第十四章·终宴
潜水员在标记处找到口铸铁棺材,开棺时所有照明设备同时失灵。借着手电余光,人们看见棺内铺着十二件绣花肚兜,每件上都用金线绣着生辰八字。
突然有人惊叫。只见那些肚兜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碳化,最后化作灰烬飘散。灰烬中浮现出光点,像夏夜的萤火虫般在水流中旋转,逐渐组成一棵树的形状。
树冠触及水面的刹那,整个水库沸腾起来。岸边的老柳树无风自动,枯枝上突然开出血红的花,每朵花蕊里都嵌着颗米粒大的牙齿。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