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青苗记
新芽破土的第七日,城里来了个疯癫道人。他在焦土上赤足行走,腰间悬着个酒葫芦,每走三步便仰头饮一口,酒水顺着花白胡子滴在嫩芽上,那芽尖竟窜高了三寸。
"好酒!好酒!"道人抚掌大笑,"这土里埋着千年陈酿哩!"
学生追着问:"道长,这芽可能长成大树?"
道人眯起醉眼:"树?"忽又摇头晃脑,"错了错了,这是火种,是灯芯,是......"话未说完,便醉倒在绿茵里,鼾声如雷。
当夜,学生梦见李三站在灯下打算盘,珠子碰撞声化作春雨,浇得满城新绿。
---
第九章:算盘声
大梦同眠社的废墟上,渐渐聚集起一群奇怪的人。他们不穿白袍,反而个个背着算盘,自称"铁算门人"。领头的是个独眼老汉,右眼戴着铜钱制的眼罩,说话时算珠在指间哗啦作响。
"李三的账本烧了,可账还在。"独眼老汉敲着算盘,"这世上的债,总要有人算清楚。"
他们白天在废墟间丈量土地,夜里就着月光记账。有人看见他们用炭笔在断墙上写写画画,数字竟自动排列成星图模样。
---
第十章:铜钱草
赵贵坟头的无字碑,如今被藤蔓缠成了绿塔。最奇的是叶片形状——圆如铜钱,叶脉分明铸着"通宝"二字。乡人称之为"铜钱草",传言煎服可治嗜睡症。
庙祝偷偷采了几篓,晒干研粉,掺在香灰里卖。买香的人越来越多,城隍庙的香炉整日冒着青烟,熏得罗汉像都睁开了眼。
某个清晨,扫街的老王发现香炉里的灰烬凝成个人形,眉眼活似李三。他吓得丢了扫帚,却听见那灰人轻声说:"莫怕,添些灯油来。"
---
第十一章:醒世钟
独眼老汉带人在城楼挂了口铜钟,钟身刻满账目数字。每日寅时,必敲一百零八响,钟声震落屋檐下的蛛网,也震醒了不少梦中人。
钟声里,奇怪的事接连发生:
· 茶馆跑堂的突然辞工,说要去找失散的妻儿
· 赌坊的骰子全部化成了算珠
· 县太爷的乌纱帽上长出簇铜钱草
最骇人的是,那些穿白袍的信徒渐渐褪了色,白袍泛黄,最后竟成了粗布短打。他们茫然站在街头,像刚睡醒的梦游者。
---
第十二章:灯魂归
冬至那夜,全城人都看见李三的铺子旧址亮起灯光。走近看时,却只有盏残破的油灯悬在枯枝上,灯焰青白,照得地上影子只有平常一半长。
学生挤到最前面,突然扑通跪下——灯影里分明映着李三的侧脸,正在翻动一本无形的账本。
独眼老汉突然大喊:"添灯油!"众人慌忙递上油壶,可灯盏竟像无底洞,灌多少油都不见满。
子时三刻,灯焰猛地蹿高,在空中炸开万千火星。每颗火星里都裹着个数字,飘飘荡荡落在人们眉心。
从那天起,城中再无人能安然入睡。不是不想睡,而是一闭眼,就听见算盘珠子的脆响,提醒着他们某年某月某日,欠下的某笔债。
(第二卷终)
——真正的觉醒,始于承认自己负债累累。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