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梦婆汤
城北新开了家铺子,门楣上悬着块黑底金字的匾——"大梦同眠社"。
开张那日,掌柜的站在门口,一身白绸长衫,手里托着个青瓷碗,碗里盛着琥珀色的汤水,热气袅袅,散着股甜腻的香气。
"诸位乡亲,此乃'梦婆汤',饮一碗,可忘忧三载!"
人群骚动起来。有胆大的上前,接过碗一饮而尽,片刻后,眼神便涣散了,嘴角却咧开,痴痴地笑:"好……好极……我瞧见金山银海……"
众人见状,争先恐后地涌上前去。
李三站在街对面,冷眼瞧着。他手里攥着账本,指节发白。身旁的学生急得跺脚:"李叔,这分明是迷魂汤!怎无人阻拦?"
李三不语,只从怀里摸出枚铜钱,朝那青瓷碗掷去。"当"的一声脆响,碗碎了,汤水洒了一地。
掌柜的勃然大怒:"哪个不长眼的?!"
李三慢悠悠道:"汤钱。"
---
第六章:醒世录
大梦同眠社的信徒愈来愈多。街上常见穿白袍的人游荡,眼神空洞,嘴角却挂着诡异的笑。他们逢人便说:"入社罢,梦里什么都有。"
李三的铺子成了唯一的清净地。每夜,长明灯亮着,照得账本上的字迹清清楚楚。
这夜,李三翻着账本,忽听门外有窸窣声。推门一看,竟是赵贵的鬼魂,浑身湿淋淋的,像是刚从坟里爬出来。
"李三……"赵贵的嗓子嘶哑,"我在下头……冷得很……"
李三沉默片刻,转身从柜里取出件棉袄,扔给他:"穿上罢。"
赵贵却不接,只盯着那盏长明灯,痴痴道:"我死后才明白……睡着比醒着苦……"
话音未落,一阵阴风刮过,赵贵的影子便散了。
李三站了许久,忽然将账本一页页撕下,点火烧了。纸灰飞舞,像一群黑蝴蝶,扑向沉睡的城池。
---
第七章:长明灯灭
天将明时,大梦同眠社起了火。
火势凶猛,转眼吞没了整条街。信徒们在火中手舞足蹈,竟无一人逃生,他们高喊着:"好暖和!好暖和!"
李三站在铺子前,望着冲天火光。学生急急跑来:"李叔,快走!火要烧过来了!"
李三却不动,只将长明灯递给学生:"你走罢。"
"您呢?"
"我还有些账……要算清。"
学生含泪离去。李三转身进了铺子,反手锁上门。火舌舔舐着窗棂,账本的灰烬在热风中盘旋。
远处传来钟声,像是丧钟,又像是晨钟。
---
终章:铁屋新梦
三日后,雨停了。
学生在废墟中翻找,只寻到半片烧焦的算盘。正悲戚时,忽见焦土中冒出一株嫩芽,青翠欲滴。
他小心地捧起嫩芽,忽听身后有人道:"这种子,原是我埋在账本里的。"
回头一看,是个穿粗布衫的老者,面容模糊,唯有眼睛亮得惊人。
"您是……?"
老者不答,只指了指天边:"你看。"
朝阳初升,照亮了焦黑的废墟。无数嫩芽破土而出,转眼间,整条街竟成了绿野。
远处,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全文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清醒地活着。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