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阅读”成书进程公告及任启亮先生序一《 阅读花开,必有硕果》先飨为快

公告相关者:由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暨网时读书会联合征文成书《新时代,新阅读》已在正常出版流程中。现清样已由出版方返抵主办方,该书相应尚缺者如二序及后记、编委会名单等近日也陆续就备。一切顺利,敬请期待!
现把《新时代,新阅读》序一任启亮先生大作《阅读花开,必有硕果》发佈于此,望作者暨读者诸君先睹为快。谢谢!
网时读书会 会长——李林栋


阅读花开,必有硕果
任启亮
散文集《每一种阅读都是鲜花盛开》,作为网时读书会和北京东城区图书馆“新时代,新阅读”征文作品选集,顾名思义,是一本谈阅读的书。它的作者有耄耋之年的长者,也有十二、三岁的少年;有成就不凡、耳熟能详的学者、作家,也有业余文学爱好者;有内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作者,也有港澳同胞。是阅读这个共同的话题让他们在这里汇聚,是对阅读的兴趣、爱好和执着使他们心灵相通,有了表达的愿望。
主题确定为“新时代,新阅读”,不难想象,组织者希望通过广大作者的个性化阅读经历和切实感受,展现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们阅读的现状以及对阅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这更是一本谈“新时代阅读”的书。新时代的阅读与以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发生了哪些新的特点和转变,包括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方式的转换,阅读过程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效率的提升和效果等等。读了这本征文选集,我们欣喜地发现,以上这些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回答。对于进一步启发思考,引导和推动大众阅读的深入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打开《每一种阅读都是鲜花盛开》,仿佛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各种与阅读相关的内容让人赏心悦目。寝淫其中,如沐春风,馨香四溢。这里有对新的阅读方式从怀疑排斥、不习惯、不适应,到主动学习、由衷喜欢,直至再也离不开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以及便捷的掌上阅读和海量的阅读内容、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带来的美好享受和个性体验。这里有对人工智能、AI时代带来阅读便利的好奇、欢心,也有疑虑、担忧与思考。这里有个人读书生活的深情回忆,以及读书对生活、人生意义的独特感悟;也有书荒年代得到一本好书的喜出望外和挑灯夜读的快乐经历。这里有家族购书、藏书、爱书、读书的世代传承故事;也有徜徉于书房、图书馆、文学馆,或者旅途中阅读的美好回忆。这里有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阅读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思考和深度解读;等等。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个性化书写,思路开阔,立意高远,观点新颖,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阅读的独特性、丰富性、开放性、高效性特点,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阅读现状,成为新时代大众阅读的一个缩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新趋势,人们对阅读的新期待,更看到了阅读给生活注入的新动力,带来的新面貌。

读此书稿,深受启发,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时代之变给阅读带来新课题、新态势、新任务,我们要因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正视阅读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时代的发展变化是深刻的、复杂的,也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国内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给阅读带来新挑战;另一方面,经济科技的大发展,带来文化大繁荣,新事物、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知识爆炸性喷发,资讯高度发达。就出版而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的17年间,我国出版图书仅14万种,而近10多年来每年都超过20多万种;前17年共出版长篇小说200多种,而最近20年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都达数千种之多。随着国门打开,与世界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密切、广泛和深入,比如,过去我们能够看到的国外文学作品主要来自前苏联,而当下世界各地的主要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介绍到国内,其它各类出版物及资讯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我们的阅读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极大丰富和开放多元特点。

如何提升阅读的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一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读,敞开胸怀,兼收并蓄,学习吸纳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面对枝蔓庞杂、良莠不齐的海量资讯,要善于辨别,把阅读作为辨析、鉴别的过程,在比较中学习,在批判中接受;三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取舍。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知识无穷无尽,要有针对性的读,从实际出发读,做到读有所获、读以致用、学而有效。最终,通过阅读完善自我,成就事业、奉献社会,面向未来。
第二,主动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发展新要求,在享受新阅读便捷、快乐、高效的同时,坚守传统阅读、纸质阅读,使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为新闻出版和文化传播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和颠覆性的;更直接影响人们的阅读心理、阅读偏好、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首先,是资讯信息的集约化和获取的快捷化、便利化,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可以抵得上万卷大书,节省空间,便于储存,易于检索,运用方便;其次,是掌上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带给人不同层次的感官体验和美好享受;另外,在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的同时,还能提供记录生活、传递信息,进行再创作的平台和条件。因此,数字阅读、掌上阅读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方式。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网上存储和传输内容有信息来源不规范,缺乏科学性、权威性问题;也有夸大其词、真假难辨,甚至恶意推送现象;还有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对视力和身体的不利影响等等。我们要在拥抱新技术,享用其成果的同时,不要丢掉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方式,在纸墨的清香中,感受那份宁静、闲适和从容。
第三,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终生任务的同时,努力实现阅读的“三个境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做学问的三个不同境界。其实,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境界不同之别,阅读也不例外。以满足基本工作和生活要求,适应工作职责和社会角色需要,必须进行的学习和阅读为第一境界。比如一名大学生必须完成的阅读学习任务;再比如一名会计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阅读有关经贸、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成功运用于工作实践,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或优秀的财会工作者。所谓第二境界是指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和提升自我所进行的拓展阅读和深入学习。这种阅读不计功利,立足长远,注重修为,阅读内容不仅追求专,更在于深而博。阅读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洞察人心,完善自我,提升融会贯通、辩证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境界是指实现前两种境界的基础上,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随性自然的阅读阶段。阅读不拘于形式,也不受时空限制,内容可无限宽泛,完全取决于心情和兴趣爱好,纯粹以修身养性为目的。

我认为,阅读达到上述三个境界,人生也就从自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总而言之,个人的成长伴随着阅读,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阅读,只要持之以恒,阅读之花一定能结出累累果实。

任启亮简介
任启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等。创作以散文和评论为主,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海内与海外》《散文选刊》等。作品入选《语文主题学习》,《人民日报2020年散文精选》,《2024生态散文年选》等十余种读本和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题;著有散文集《一路风景》《特殊的旅行》《故园与远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