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揖:在诗行里与东坡对坐——曹天《久仰了,苏东坡》赏析
当“久仰了”三个字落在纸上,便知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怀古诗。曹天的《久仰了,苏东坡》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对坐,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以滚烫的赤诚,将苏东坡的生命碎片、精神肌理与永恒哲思,熔铸成一首流动的精神史诗。诗中每一个字都带着温度,既是对古人的揖拜,也是今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黄州的雨乌台的墨/澹州的潮声岭南的果”,开篇四句,如四帧老照片,将苏东坡一生最颠簸的轨迹铺展在眼前。这不是简单的地名堆砌,而是对一位文人生命刻度的精准丈量。
乌台的墨,是公元1079年那场惊心动魄的“乌台诗案”——御史台的笔墨曾罗织罪名,欲将他推向深渊,那墨色里藏着文人的劫难与皇权的冰冷;黄州的雨,是他被贬后的第一场雨,落在赤壁的江面上,落在东坡的田垄间,那场雨里,他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完成了从苏轼到“东坡居士”的精神蜕变;澹州的潮声,是他晚年流放海南时的陪伴,孤悬海外的岛屿上,潮声里有他“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的豁达;岭南的果,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滋味,苦涩贬谪路被一颗荔枝的清甜点亮,苦难里长出了对生活最热烈的拥抱。
曹天以地理为经,以事件为纬,轻轻一提,便将苏东坡一生的“贬谪路线图”转化为“精神成长图”。那些曾让他颠沛流离的地名,在诗中不再是苦难的符号,而成了淬炼灵魂的熔炉——正如东坡自己所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北宋/一只冷清的鹤”,这句里藏着精妙的互文。“也无风雨也无晴”直接取自东坡《定风波》的结句,那是他在沙湖道中遇雨时的顿悟,是看透人生起伏后的通透。而“冷清的鹤”,既是东坡在朝堂纷争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高,也是他在世俗洪流中保持精神独立的象征——鹤立鸡群,非不愿合群,而是灵魂自有高处。
“人生自古如行旅/谁不是过客”,显然脱胎于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的哲思。曹天将东坡的个体感悟推及众生,让“过客”二字有了普世意义:东坡是历史的过客,我们亦是;但过客的意义,不在停留的长短,而在行走时留下的痕迹。
“把酒问青天岁月无对错”,一句便勾连起《水调歌头》的旷达。东坡问“明月几时有”,问的是宇宙与人生的关系;曹天说“岁月无对错”,是对东坡追问的回应——那些贬谪、冤屈、苦难,在时间的长河里本无“对”与“错”,只看你如何将其酿成生命的酒。而“一任竹杖芒鞋/晨昏都踏破”,更是将《定风波》里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具象化,那不是狼狈的奔波,而是从容的行走,是“踏破”苦难后的轻盈。
诗的后半段,曹天用极富张力的比喻,剖开了东坡精神的内核。“流放的霜桃花的巷”,“霜”是流放路上的寒苦,“桃花”是黄州东坡的春色——他在贬谪中垦荒种桃,在荒芜里播撒生机。这冷暖交织的意象,恰是东坡的生存哲学:苦难与美好从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就像他在《记承天寺夜游》里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平凡里藏着对生活的深情。
“苦乐无非是一件衣裳”,这个比喻堪称神来之笔。衣裳可穿可脱,苦乐亦可拿起放下。东坡一生,升沉不定,却始终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姿态面对——苦乐不是生命的本质,只是外在的装扮,真正的内核,是那颗不为外物所动的心。
而“苦难都在历史深处开成花房”,更是将东坡的个人苦难升华为文明的财富。乌台诗案让他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贬谪让他留下《前后赤壁赋》,澹州流放让他整理典籍、教化百姓。那些打不倒他的,终究成了滋养文化之花的土壤。
最终,“千年的风吹着同一个念想/答案兄已写过/心安处 即故乡”,落在东坡最动人的哲思上。“此心安处是吾乡”本是东坡在岭南时,为歌女柔奴所作的慰藉,却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灯塔。曹天以“兄”相称,抹去了千年的时空距离,仿佛与东坡并肩立于江边——你看,无论黄州、澹州,还是今日的任何一方土地,只要心安定,何处不是故乡?
合上书页,仿佛能看见曹天站在东坡曾驻足的江边,对着千年的风轻声道一句“久仰”。这首诗最动人的,不是对典故的熟稔,而是那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鸣。它让我们懂得:苏东坡的伟大,从不是因为他躲过了苦难,而是因为他教会了我们如何与苦难共生,如何在颠沛中守住内心的安定。
而曹天的诗,正是对这份安定的最好回应——千年以降,总有人在诗行里与他对坐,这本身就是对“心安即故乡”最生动的注解。
曹天
黄州的雨乌台的墨
澹州的潮声岭南的果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北宋
一只冷清的鹤
人生自古如行旅
谁不是过客
把酒问青天岁月无对错
一任竹杖芒鞋
晨昏都踏破
烟火依然滚烫
梦中紧紧拥抱我的山河
流放的霜桃花的巷
苦乐无非是一件衣裳
苦难都在历史深处开成花房
千年的风吹着同一个念想
答案兄已写过
心安处 即故乡
作者简介:
曹天,男,1968年生于兰考。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法学博士。出版《天下英雄》《大地交响》《落草为寇》等著作七部,有诗文入编大学、中学教材。曾获《人民文学》年度奖和中华诗词大赛金奖。2012年入选《剑桥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