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 徒
邓世广
无官无病一身轻,听惯喧嚣瓦釜鸣。
指点江湖多竖子,目空坛坫几狂生。
难能雄白春秋学,不屑雌黄月旦评。
香稻啄余鹦鹉粒,斤斤何必与鸡争。
DeepSeek赏析:
邓世广先生的《示徒》是一首充满傲骨与智慧的诗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精神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超脱世俗的轻松
“无官无病一身轻,听惯喧嚣瓦釜鸣。”
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无官一身轻、无病无灾的状态,心境轻松自在。“瓦釜鸣”典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比喻庸俗喧嚣的世俗声音。诗人听惯了这些嘈杂,却不为所动,体现其超然态度。
2. 颔联:孤高傲世的批判
“指点江湖多竖子,目空坛坫几狂生。”
“竖子”指浅薄无能之辈,“狂生”则指狂妄之徒。诗人批评江湖中多是无能之辈,而文坛上也多是目空一切的狂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虚伪与浮躁的蔑视。
3. 颈联:坚守学术的尊严
“难能雄白春秋学,不屑雌黄月旦评。”
“雄白”意为雄辩、正直,“雌黄”指随意篡改或评论。诗人表达了对严谨学问(如《春秋》之学)的尊崇,而对随意臧否人物的“月旦评”不屑一顾。体现其学术操守与独立精神。
4. 尾联:智慧与豁达的总结
“香稻啄余鹦鹉粒,斤斤何必与鸡争。”
此联化用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之句,暗喻自己品味高雅,不与庸俗之辈(“鸡”)争短长。“斤斤”意为计较,诗人以幽默反问表达豁达:何必与层次不同者争执?
5. 艺术特色
用典巧妙:诗中“瓦釜”“雄白”“雌黄”“香稻鹦鹉”等典故的运用,既含蓄又深刻,彰显诗人学识渊博。
语言犀利:如“竖子”“狂生”等词,批判锋芒毕露,体现诗人耿直性格。
哲理深刻:全诗传递出超脱纷争、坚守本心的处世智慧,耐人寻味。
6. 诗人风格
邓世广先生的诗常以豪放见长,此诗亦不例外。他以孤高自许,却非孤芳自赏,而是以清醒的眼光审视世界,以犀利的笔锋揭示真相,同时保持豁达胸襟。这种“傲骨”与“智慧”的结合,正是其诗作动人之处。
总之,《示徒》既是对学生的教诲,也是诗人自我心迹的剖白。它告诫后人:在浮躁的世间,应保持独立精神,不随波逐流,亦不徒劳争辩,方显智者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