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书法
文/屈军强
书法,人生最美的遇见。因为我爱书法。
我爱书法!
因为它展示的是关于黒与白的艺术。人言为“信”,羊大为“美”。汉字的博大精深,才让书法艺术有了哲学的意义和深远的文化,黑与白强烈的对比,使作品有了审美的空间,让艺术有了思考的感觉,正如老子所言:“知其白,守其墨,为天下式。”黒与白的颜色,字与情的构造,诗与趣的灵魂,显现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力量之美和精神传承。
我爱书法!
因为它是临古写意明白做人的艺术。笔似山,墨为海,字是爱,法为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让自己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愉悦。摹古,临帖,创意,真草隶篆,笔墨纸砚,写古风写古情者,别出心裁;写自己写诗情者,气象自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如此这般,可独树一帜,留名青史!
我爱书法!
因为它是乘物游心关于快乐的艺术。“书,心画也。”笔舞,墨飞,物象,意境,是令人心动幸福的事情。书法家乐于笔与纸的对话,醉心线条的律动,写着自己生活的美好音感,让自己的优雅和谐、悠长而有滋有味。一书斋,一方砚,一张纸,一支笔,一杯茶,慢慢地写字,在慢的时候,静心体验书法的古韵,真是一组优美的电影蒙太奇镜头,令人品味不尽。守护笔墨,释放自己的心情,这便是中国文人守正创新、严谨求实的一种修行!
我爱书法!
因为它是让人喜欢存善养性的艺术。诚生善,善生和,和生爱,爱生勤,书法是座大山,在山中隐藏着诸多独具魅力的大师,王羲之、米芾、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东坡等等,他们身上个个光芒无限,他们的作品启迪后人,壮美文化。“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在当今世界,你不会找出如此的大家,如此的经典,因为我们缺少晋人之韵,唐人之法,宋人之意,元明之态,清人之质,更缺少一种执着的谦逊和尚德的文采!
我爱书法!
因为它是让人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艺术!“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心正则笔正。”在五体中寻找文化的故事,在创新中锻铸自己的梦想。凡书者,贵在持之以恒;凡书者,贵在师古不泥;凡书者,贵在取舍融通。书法艺术呼唤的永远是“新鲜”,有肘时代感的东西。以古为镜,读书养气,学书无他道,静坐悟其心。守古法,多思考,必出新。古人常说:“纳古法而出新意。”结缘于书法,终为不了情!
我爱书法!
书法是我灵魂尽情自由的舞蹈!
书法是我养心养身健康的食粮!
书法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耕云种月
文/屈军强
喜欢“耕云种月”
所以一石一刀坚守
耕耘不辍,种下希望
追求美好,写意寄情
为了一个梦
一个让自己快乐
一个让自己优雅的梦
石田之云
刀下之月
云和月都是高高在上
难以触及
但我仍然要用铁笔耕耘
用四时的种植敬问金秋
这是一个寓言
我要通过吟红告诉人们
努力,不断的努力
就可以在文字中
构建自己的梦想
在方寸世界品味自己的甘甜
耕云之路
种月之情
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让自己的艺术更优雅
鼓励声声
追求天天
知识和智慧的阳光
使人心情舒畅定格
独白的话外音
一直是四个字的故事
平安喜乐
耕云种月
种月耕云
上之道
下之勤
心之往
石上苦耕有获
刀下映月见圆
白朱的线条道福安
篆文的诠释含哲理
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此润心励志
音响中分明听到了
秋天的旋律
振奋人心
旧金山画家作品欣赏
文/屈军强
人生就是尚德诚信的修行,是分享自己的快乐,更是记载人生美好的过程,所思所悟,留下片言片语,算是一种开心的体验吧:
行善积德,寄爱是一种缘分;做人做事,珍惜是一种境界;勤奋努力,开心是一种收获;谦逊低调,有礼是一种选择;感恩人间,回报是一种真情;雅趣盎然,爱好是一种享受;潜学古今,升华是一种修行;珍惜友谊,知心是一种尊重;健康每天,乐观是一种心态;精彩纷呈,人生是一种悟透;好运知诚,成功是一种遵循;反省自己,自律是一种力量!
临江仙·漆水河渡槽
文/邹新社
渡槽雄跨梁山壑,飞虹百尺横流。
咽喉锁钥系千秋。
旱塬三万顷,尽作稻粱谋。
耙耧神话传千载,龙岩钟磬悠悠。
嶙峋怪石布河沟。
营垣遗迹在,风起忆曾游。
下午看到战友拍摄的漆水河渡槽照片,不由念之。漆水河是离老家最近的河流,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漆水河渡槽也是小时候见过的最雄伟的水利工程,过去,桥北侧驻有一个部队,这个部队打靶就在我们村的土壕内,经常打靶后,小伙伴们用小镢头争先恐后挖子弹头,子弹头可作盒子枪配件,也可买废铁,也曾到部队建的温泉澡堂洗过澡。军校毕业到了部队,看到通信连的天线,才知道这里原来驻扎的是通信连队。早己移防,空留残缺的营房。
闲行自吟
文/秦牛
早晚闲自行,
田园陌径横。
清风生爽意,
云彩撒纯情。
野草垂玉露,
琼浆祭月明。
荒村邀客聚,
暮景把朋迎。
2025- 08 -17于扶风
临江仙·漆水河渡槽
文/邹新社
渭水穿虹梁壑过,飞槽百丈悬流。
咽喉锁钥系秦畴。
旱塬三万顷,尽化米粮州。
耙耧传说山形在,龙岩云影悠悠。
嶙峋怪石布河沟。
营垣遗迹处,风起说曾游。
夏日即景
文/楊达
日移竹影过短墙,
蝉声隐隐落夕阳。
碧叶参差盛玉露,
风动荷塘一片香。
胸藏丘壑风云淡,心有桃源百事欢
文/何俊锋
大丈夫生于世间,要将宇宙看得如同小米一样微小。凡事都不应萦于心,困于情。山高自有风景在,心有桃源百事欢。人生在世,不能拘于眼前的方寸之地而不得寸进,不能陷于烦琐的小事而郁郁寡欢。放长眼光,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放宽心胸,才能将烦恼忧愁都化作云烟。从二十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良辰美景,从二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满地垃圾。
见过高山,才知道山脚下的自己多么渺小。在那山川湖海之间,我们寻觅到了心中真正的风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不如意,不必惊慌失措,要知道该来的早晚都回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去奔赴山海,追逐星辰,不负心中所爱。胸怀宽广,处变不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在世,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而心生抱怨,心太小的人,会拿着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是非。
世界之大,人各有异,放开眼界,从大处、远处着眼,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越是艰难的事情,越需要将胸怀放大,将眼界放远,如此方能处变不惊,不为风雨所动。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最美丽的风景。殊不知,真正的风景,其实并不在外界,而在我们内心深处。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不管在哪里,对待自己的生活,都有着认真的思考。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被外界的标准裏挟,以合适的节奏自在生长。
人生有太多的失意,彷徨,无奈,但快乐却是最简单的事情。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与其陷于其中,不如心有桃源,百事从欢。清清浅浅人生路,简简单单随缘行。人生在世,总有一些困难需要我们面对,总有一些坎坷需要我们踏过。拥有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胸怀以及一颗豁达的心,才能承受这人间的万千悲喜。心有桃源,百事从欢,无需羡慕他人,自己就是风景!
秋天的凌霄花
文/何俊锋
当秋的笔锋攀上枝头,将凌霄花染成秋阳里那抹惊艳的橙红,它便用火焰般的热烈,在秋的渐渐凋零里,写一封给天空热情洋溢的诗篇,点燃整片疏淡的寂寥。八月的秋风,带着晨暮仅有的清凉,轻抚过正在盛开的凌霄花。每当秋阳斜照时,那橙红色的花串从翠绿的藤蔓间垂下,像一串凝固的火焰,在渐凉的秋风里轻轻摇曳,让秋意彰显。凌霄花原是最寻常的,春生夏长,当展露颜色时,倒比那春花多了几分带着孤勇的惊艳。
古称凌霄者,以其花势高远,直入云霄。每一年的冬末春初,凌霄那独有的枯枝与新芽交织如网,暗褐的茎须深深嵌入砖缝,倒像要连同墙壁一起长进自然里去。这般景象,总教人想起《诗经》里"蔹蔓于野"的句子——生命原是向光而长,向阳而生,枯荣有序在万物更生的轮回中。但秋日的凌霄花终究是不同的。暑气退尽后,周遭草木开始垂头,它却把积攒一季的力气都化作那盏盏小钟,在风里琳琅如画。
橘红的颜色也越发明艳,近乎燃烧,仿佛要把未尽的夏意都烙进观者的眼底,反倒少了秋天的萧瑟与颓然,于秋天的寂寥里,给人一种永远热烈,永远盛放的生命的朝气。走进秋天,人们总会随自然的变化,开始去期待桂花的馥郁,菊花的飘香,却不知秋天的凌霄花,也在成长的盛放中,正用渐渐深绿的叶子和橘红的沉淀中,写意着秋天的成熟。每当秋风拂过,整面花墙便簌簌低语,将藏在叶间那四季的花语抖落一地。
偶有花朵突然挣脱藤蔓,打着旋儿飘到脚边,带着秋露的晶莹,带着秋阳的橘红,镶着秋夜的月白,便会叫人不由想起李义山"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花"的诗情。秋天的凌霄花,总比别处多了几分艳丽。当其他花朵在秋风里瑟缩时,它反而把积攒一季的力气都化作了燃烧般的色彩。那橙红并非均匀涂抹,花瓣边缘总有一圈更浓烈的红,像少女抿过的唇色。秋风拂过,花色竟愈发深重,仿佛要把所有阳光都吸纳进薄薄的花瓣里,而将阴影都留给枝头。
秋天的凌霄花,总在雨落的黄昏多了几分别样的倔强。站在檐下看雨中的凌霄,雨滴打在花朵上,溅起细小的水珠,将每一片花瓣都洗得透亮。整面花墙成了水晶帘子,在风里轻轻晃着。忽然懂得,这花并非不怕凋零,只是知道生命短暂,才要开得这般毫无保留。它那向下垂坠的姿态,反而比昂首怒放更显从容——像倾尽所有后坦然低垂的眼睫,也像卸去铠甲后舒展的眉眼,倔强中带着生命的坚韧与热烈。
秋天的凌霄花,最是懂得借力的智慧。它的藤蔓带着小小的吸盘,能顺着任何粗糙表面蜿蜒而上。我曾见过一株凌霄,从一米高的墙头自然生长,攀爬到六层楼高的顶端,倒垂而下,又在半空中折转,重新攀向另一面高墙,形如一个枝叶舒展的秋天的大树,深绿的颜色间偶有零星的红花点缀,如秋般风轻云淡,坦荡而自由。凌霄也常因这勇毅向上的姿态,被文人讽为"趋炎附势",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生命最本真的向上渴望?就像苔花虽小,也学牡丹绽放;就像深谷幽兰,也要把芬芳托给山风捎到高处。
秋天的凌霄花,最是懂得进退之道。它的藤蔓带着千百个吸盘,能牢牢抓住任何粗糙的墙面,却在秋季松手时不留半分眷恋。于秋色里望去,凌霄花成了剪影,与疏朗的枝干构成一幅写意画。那曾被清雅文人嫌弃的攀附姿态,此刻倒显出柔韧的力道—任秋风如何凛冽,它始终与墙面融为一体,仿佛生于斯长于斯。突然懂得,秋天的凌霄花,隐喻世间万物各寻其生,凌霄花攀援不是卑躬,而是认清了"长成自己"的不同可能,永远予生命以昂扬,努力在最好的时光,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书画里的抗战记忆
文/杏花雨
(甲、乙两位演员上台,鞠躬)
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
乙:哎,今天这场合有点特殊,满墙都是字画,墨香扑鼻啊。
甲:那可不,这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咱们咸东社区办的,秦风诗词学会的老师们都来了。
乙:知道知道,我刚进门就瞅见了,三十多副书法,近二十副画,还有不少八十岁以上的老艺术家作品呢。
甲:说起这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你有啥感受?
乙:俩字——激动!想想当年,白山黑水起烽烟,卢沟晓月炮声隆,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太平。
甲:你这还挺有诗意,跟墙上的字画似的。我刚才看见一幅字,写的“同仇敌忾”,笔力遒劲,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乙:那是,当年四万万同胞拧成一股绳,将军挥剑,壮士横刀,平型关、台儿庄,打得鬼子魂飞魄散。
甲:还有画呢,有幅《青纱帐里》,你猜画的啥?
乙:还用猜?肯定是咱们的游击队员,借着青纱帐掩护,专打鬼子的黑枪!
甲:没错!还有老艺术家画的《地道战》,纵横交错的地道,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都是咱老百姓的智慧啊。
乙:不光有打仗的,还有幅画特感人,画的大娘给八路军送粮,大爷扛着锄头守
沁园春·咏扶风班马耿窦四望族
文/邹新社
莽莽周原,渭水汤汤,星汉垂芒。
赞班超定远,鞭笞西域;伏波铜柱,气压南疆。
耿将平枭,百城裂甲,笑比淮阴战骨刚。
窦家戟,扫祁连雪黯,戟冷西凉!
扶风自古儒昌,
有绛帐传经薪火长。
更兰台昭史,汉书悬月;璇玑织怨,锦字凝霜。
豪士遗风,儿郎励志,耕读千秋砚墨香。
今骋目,聚三千俊采,再射天狼!
凉意渐浓的日子里,衣暖,食饱,居安,便是人生美好时节
文/何俊锋
秋风起时,落叶纷飞,凉意悄悄爬上肩头。在凉薄的世界里,始终被温暖眷顾。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立黄昏;若暂时孤独,也愿你成为自己的光,照亮前路。 在这个季节,衣暖抵御风寒,食饱慰藉身心,居安沉淀岁月。秋风起时,添一件柔软的衣裳。不必华贵,但求合身;不必崭新,只需干净。生活或许偶有寒意,但愿你总能为自己备好抵御风霜的衣裳,系住一份妥帖的关怀,步履从容,不惧冷暖。
清晨的粥,午后的茶,深夜一碗冒着热气的汤面。生活总有烟火气相伴。若偶尔独坐餐桌,也请认真对待每一粒米,它们穿越四季长成,本就是为了温暖脾胃与心房。三餐规律,吃得香甜,胃里暖了,心也跟着暖起来。若你独自在外,也别忘了好好吃饭,因为人间烟火,最能治愈漂泊的孤单。 无论住在高楼大厦,还是小巷平房,居所明亮温暖,有柔软的沙发、温暖的灯光,和一扇能挡住寒风的窗。
漂泊在外,房间虽小,却盛得下你的疲惫与梦想;归家,屋檐下,始终有人为你留一盏灯。 四方天地里,心安处,便是最柔软的堡垒。便利店子夜还亮着橘色的灯,楼下包子铺凌晨四点就飘出蒸汽,地铁口总有人会帮你扶住即将关闭的电梯门。这世界有时很冷,但总有人在偷偷制造温暖。身边有三两知己,能分享喜怒哀乐;心中有热爱之事,可抵岁月漫长。若此刻正经历低谷,请相信,寒冷终会过去。
天凉了,衣柜里有抵御寒风的外套,冰箱中有治愈孤独的食物,通讯录存着可以说"我到家了"的人。被亲人惦记,被朋友关心,被陌生人善意相待。在温暖自己的同时,不忘为他人递一杯热茶,送一句问候,让这份暖意,在凉意渐浓的日子里,流转不息。 在每一个寻常的晨昏里,被这些细碎的美好轻轻托着,安稳走过这一季风霜。
随感
文/于振莲
居山野老家心境:
房前屋后似花园,
盆景蔬菜种清闲。
风轻云淡四季过,
一壶清茶敬流年。
拾捡岁月中最美的珍藏
文/何俊锋
在静静的雨夜里,我倾心的品读完宁夏军区原政委,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王志宏将军的散文集《岁月拾珍》,突然就想起廖昌永唱的那首老歌《往日时光》:“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只要想起那些往日时光,你的眼睛就会发亮”。王志宏将军是一个用灵魂贴着军旅独语的写作者, 生活的点滴和见闻,通过个人体验与感悟串连起来,书中文章大多简约、清新、生动,它就像节气转换般自然、流畅,每一个节奏都舒缓而浸润人心,读之如饮名茶,淡而隽永。
细微的叙述带来细密的感动。本书记载了许多有温度有情感的生活片断,看似散落的章节,构聚成一个连续性的主题,记载着各式各样的生命感动。《岁月拾珍》体现了散文这一“真”字,没有过多技术元素,写景抑或叙事,皆为直呈,伴随着主体的悟性,展示出一种温厚、轻缓、低分贝的叙述方式,细节化、个人化陈述,体现了作者的性情与灵魂态度,也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这里,你仍然可以看到作者个人的认知与价值的边界在无限延伸,他的灵魂与审美都“在场”,贯穿整书始终。
王志宏将军是个军中才子,他今天的成就全是因了他的才华,在军区干部部时,他就是兰州军区的一支笔了。
在这本《岁月拾珍》散文集中,我看了最近他的几十篇散文,特别是那一组怀念军营的散文,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用舒缓的笔调,朴实的语言,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检阅了军旅生涯的每一段难忘的岁月,从连队到机关,从戈壁滩到大城市,还有那么多曾经在一起摸爬滚打,并肩战斗的战友,那熟悉的声音,清淅的面孔,都融进了文字里,融进了战友情里,成为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细细品读品读王志宏的散文作品,顿生感悟,当你理解了他的巧思。
散文做为一种传统美学,从古到今华章纷呈,浩如烟海。美,到处都有,只是缺少发现”的尴尬时刻,当王志宏将军的散文集《岁月拾珍》摆在了我的面前时,我在想,做为一个有四十多年兵龄的职业军人,又长时间担任军事单位的部长,政委等职,业余时亦然痴爱文学,不时有佳作呈现,退休后如文学“井喷”般激情燃烧,竟写出这么多的优美的散文作品,想必耗掉了多少属于个人的业余时间。这一点透过这本诗集的五个部分,即“游记”、“随笔”、“亲情”、“人生”、“诗歌”得以充分验证。
王志宏将军是一个很厚实的人,这源于他的对生他养他故土精神的追寻,在他的这本诗集里,处处可见他故乡的影子,那烟火都是起源于故土的小山村;“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穿针引线,眼睛揉的红红的,为我缝制过年的新衣””,就连过年时“大姐为人心诚,心地善良,春种夏锄样样能干,秋收冬藏行家里手”,小孙女王玥珺的活泼可爱,对女儿的语重心长,这些点滴的幸福记忆都铭刻在心。王志宏将军从彬州走出从军之后,那些渐行渐远的故土物象和第二故乡宁夏一直都在他的梦境中,诗情里从未离开:从《宁夏军区赋》,《又见沙湖》《坎儿井的历史》《难忘宁夏川》……,这一个个沉甸甸的故土物象耳熟能祥,似曾相识,王志宏将军如数家珍,虽然有的已渐行渐远,甚至有的已经消亡,但往日的记忆却永远定格在他的心中。
在这些看似平实的散文里,能当观出王志宏将军内心的精神追求,他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军旅生涯的怀恋,写对母亲的思念,写对姐姐的追忆,对村庄的思念。作者在乡愁的迷茫中需要“回归”,在“孤独”中需要“依恋”,而能够给予诗人“浓浓的慈爱”的是不能忘怀的母亲和久远的村庄。而作者冥想中的母亲和村庄——却是现实中的“一张发黄的照片”。
王志宏将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诗意,没有高蹈覆辙、假大空和故弄玄虚的影子,在语言的纯粹中提炼出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偶然天成,妙手偶得。他的散文和诗不是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言而有物,内容接地气,又提供了独特的审美经验,容易触动读者的心弦和灵魂。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人与作品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王志宏将军的散文和诗中,你会读到许多真本的东西,字与字、字与句、句与句之间相互抓紧与默契的力,充满弹性想象力的词句随处可见。他总是从自身独有的艺术审美视角,结合大量的世界哲学观点,和对生存、生命及爱的真诚感悟出发,直抵人心与人性深处。读者从他的文字中很容易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丰富的视觉、听觉、幻觉带来的意象和隐喻世界,他的诗艺无疑是优秀且成熟的,强烈的动静交替,把我们的某种隐藏的甚至是压抑的情绪牵带出来并与之情和景和境融汇在一起,使读者的心灵被某种隐蔽又真实的东西强烈撞击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做为一个将军诗人在向远方思念的人的独白,也是内心深层的对话,生动传神地将更大的精神寄托于一个大画面中,给予更大的留白,也是留给读者更宽广的情感思考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