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玉米苗旱死不浇想到的
文/赵育康
【编者按】这篇文字以真切的观察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当下农村令人忧心的现状。40年不遇的大旱成为一面镜子,照出粮食价值不对等下农民的无奈与纠结。文中 “驴驮的不够驴吃” 的比喻,直白地道出种粮的经济困境。浇地成本与玉米收益的倒挂,让农民对庄稼从珍视变得冷漠。当一亩地投入近千元却可能赔钱,当粮食价格不及一瓶矿泉水时,农民失去种地的积极性似乎就成了现实逻辑下的“理性”选择。更令人揪心的是文中折射的深层危机:土地作为农民命根子的传统正在松动。老农民无力种、小农民不愿种的现状,叠加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引发土地闲置撂荒的连锁反应。去年抖音上农民用玉米棒烧火的场景,与如今旱死的玉米苗形成呼应,都是粮食价值被低估的痛证。政府补贴未能解渴的现实,也暴露出政策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如何让种粮有利可图,让农民重拾对土地的信心与激情,不仅关乎农业发展,更关乎粮食安全的根基。这篇短文以农民视角发出的追问,值得社会各界深思:唯有让土地产生应有的价值,让农民获得合理回报,才能重新点燃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坚守。【编辑:纪昀清】
今年干旱,据说是40年不遇的大旱。好多老人说,像今年这样的旱情,在上世纪60年代就是年馑,往往会饿死人的。如今,人们衣食无忧,生活奔小康了,田地里的玉米苗旱死也没啥稀奇的。
阳历7月下旬到8月上旬,笔者在好多县乡看到,地里旱干的玉米苗,白灿灿的,扎眼,戳心。笔者是位60后农民,心中觉得堵得慌。
经了解,有的玉米地确实没法浇而旱死,而有一些玉米地明明能浇却不浇,让一株株活脱脱伸着手臂呼唤丰收的膝盖高玉米苗,一点点旱死了。旱死不浇地的理由大体一样——驴驮的不够驴吃。浇一水电费就是七八十块,还不算人工。像今年的旱情,没有五六水是收不上玉米的。电费、种子费、耕种费等算下来近千元,而一亩地的玉米卖了也就千八百块,再加上掰玉米棒、拉运、脱粒和晾晒等,这一摊子的活下来岂不是白忙活?眼看赔钱的事,谁还愿意劳神?再说了,这么热的天浇地,弄不好,生场病那就赔大发了。一句话,粮食不值钱,农民没了积极性。如今吃用不愁,农民没了原动力。
有人提到了政府补贴。一亩地几十块钱补贴都不够电费。说到底,主人也心痛,但纠结、无奈呀。就现在,一亩地已经投了两三百块,眼睁睁全打了水漂!
扎心的还有去年10月,在抖音平台看到这样的作品:某农民用未脱粒的玉米棒直接烧火做饭。网民热议纷纷,玉米价太低,农民卖粮不挣钱气得胡整。一斤粮食没有一瓶矿泉水值钱啊!
古往今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什么如今的农民对庄稼、对土地这么冷漠?看起来就是因为粮食价值的不对等导致了某些农民的现状。如果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推手,会有更多的农民把土地闲置撂荒。更严峻的现实是:老农民没气力种不了地,小农民不会也不愿种地。种地将成为农民很尴尬的事。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燃农民对土地的信心和激情?
【作者简介】赵育康,周至县四屯镇东阳化村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