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组诗)
《青石铭》
——献给英雄母亲邓玉芬与她的七个儿子
(一)烽烟起
当卢沟桥的月光被炮火啃噬,
当永定河的喉咙呛满硝烟,
密云的青石开始渗血。
邓玉芬,一个裹着蓝布头巾的农妇,
把族谱埋进槐树根下,
对五个儿子说:
“记住!我们的骨头里刻着甲骨文, 至死——不能忘记祖先的姓氏!”
(二)送子行
1940年,猪头岭的雪比盐更咸。
她数着八路军草鞋上的冰碴,
忽然推醒丈夫:
“把孩子们都叫回来吧, 咱家的锄头该换成大刀了!”
长子永全第一个跪下磕头,
次子永水把婚约撕碎在风里。
三子走的那夜,
她将棉袄里最后一把小米,
塞进他怀中,
像塞进一粒会发芽的火种。
(三)寒窑灯
伤员们在土炕上疼得发抖,
她就拆了自己的嫁妆被,
一针一线缝补破碎的肠肚。
铁锅熬着野菜汤,
她偷偷捞出稠的,
倒进八路军的粗瓷碗,
而小儿子永安舔着碗底,
问她:“娘,咱家粮缸怎么总在哭?”
( 四)血碑立
1942年,鬼子用刺刀逼问,
她看着丈夫和永安被推下悬崖,
四子永合在囚笼里喊娘。
血从牙缝沁出,
她却笑了:
“任家的香火断不了! 地窖里还藏着三个带把的崽!”
当夜,她跪在染血的青石上,
把丈夫的烟杆折成两截,
一截插进长子永全的新坟,
一截别在自己腰间——
像别着一柄未出鞘的剑。
( 五)秋坟哭
1943年,白桦树集体白了头。
四子永合被鞍山监狱的绞索,
勒断最后一口气时,
她正给次子永水换药。
溃烂的伤口里爬出蛆虫,
儿子说:“娘,给我唱段皮影戏吧……”
她哑着嗓子刚唱到“杨家将”,
怀里的身体就凉成了
一段沉默的梆子腔。
( 六)青石魂
如今猪头岭的野杏花,
总在清明突然暴开。
有人说看见蓝布头巾的老妇,
在月夜擦拭七块石碑——
永全的枪托、永水的草鞋、
永合的镣铐、永安没吃完的糖瓜……
她一块块数过去,
忽然抓起把带血的土,
撒向东方:
“儿啊,听见了吗?
今天的太阳——
是从咱家地里升起来的!”
作者简介:黄何,广东高州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茂名市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高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
主播简介:伦刚,河北蔚县人,高级教师,河北散文学会会员,张家口市作协会员,《长城文艺》签约作家,蔚县作协常务理事,蔚县朗诵协会负责人。喜欢朗诵,在音韵的激昂旋律里,汲取奋进力量,让生命因朗诵而闪耀光芒。

编辑简介: 静若白荷,河北省蔚县公务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蔚县作家协会会员,诗词云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诗协女工委会员,第九届半朵中文网专栏高级作家,都市头条认证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多次参加国内征文比赛获奖,多篇文章在国内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