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流传地集中在西藏、内外蒙古、俄罗斯。
佛教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佛教从两个方向传入,汉地和印度。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
准确的说,七世纪中叶,吐蕃王国赞普松赞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特别是因文成公主传来中国汉传佛教后,藏地佛教形成。当时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布达拉宫,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带来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安置于大昭寺),以便于人民修福礼拜,又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这个时期的西藏佛教(就是汉传佛教)为后来具有西藏特色的藏传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础。
西藏佛教主要是藏传密教五大派:宁玛派即旧教,又称红教,以莲花生为初祖;噶当派为仲敦巴所创,后并入格鲁派;噶举派俗称白教,为马尔巴所创,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萨迦派俗称花教,教主采家族世袭制,为氏族教团的典型;格鲁派又称黄教、新噶当派,为宗喀巴所创。
西藏佛教(大体即藏传佛教)在教义、教团组织及行仪上,以印度的大乘佛教末期发展而来,有融合显、密二教的倾向。以修习因乘的显教进而修习果乘的密教为理想。亦即将显教视为密教的入门。在戒律上西藏传承说一切有部律,并发展出专属于密乘行人的戒律。
莲华生之前的西藏佛教,是学习汉传佛教和南亚传佛教,为后来的具有西藏特色的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础。
莲华生开始的藏传密教是后来西藏佛教的主流,并且广泛外传。十三世纪后逐渐流传于北印度、不丹、锡金、蒙古、尼泊尔、苏俄布里亚特与西伯利亚等地。
格鲁派的形成,标志着西藏佛教已发展到极盛时期。这时西藏出现了全民信教的局面,境内寺庙遍及大小村庄和牧场。
据1737年统计,仅格鲁派寺庙就有3477座,僧侣316230人。在格鲁派众多的寺庙中,最著名的有甘丹寺(1409年建)、哲蚌寺(1416年建)、色拉寺(1418年建)和札什伦布寺,这便是西藏地区著名的格鲁派四大寺院。四大寺中,甘丹、哲蚌、色拉三寺皆建于拉萨市郊,唯札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市。
“班禅“全称“班禅额尓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班禅原是对佛学知识渊博的高僧的尊称。班禅额尔德尼是清政府所授予的封号。这个封号是梵、藏、蒙语的结合,班是梵语“班智达”,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意为大;“额尔德尼”是蒙古语,意为“珍宝”。
17世纪初,卫藏(即“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格鲁派和噶玛噶举针锋相对。罗桑却吉坚赞本是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寺主。四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他到拉萨主持三大寺和格鲁派上层的事务,负责寻访并教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罗桑却吉坚赞与五世达赖喇嘛于1641年(明朝崇祯14年)将蒙古势力固始汗部引入西藏,消灭了一直排斥格鲁派支持噶举派的掌权者藏巴汗。固始汗封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语,意为睿智英武。从此开始有了班禅这一称号。后来格鲁派确认他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门徒克珠杰为一世班禅,索南乔朗为二世班禅,罗桑敦朱为三世班禅。
现今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1990-)俗名坚赞诺布,生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认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达赖”,达赖喇嘛的简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另一支一。意为“德智广深如海无所不纳之上师”。
一世达赖名根敦朱巴(1391-1474)。拜宗喀巴门下,后到后藏弘法,在那里创建札什伦布寺,住持三十八年。札什伦布寺是后藏(一般指日喀则)第一大寺,历代班禅在该寺主持。
二世达赖名根敦嘉措(1475-1542),后藏达纳人。十一岁入扎什伦布寺,次年从隆日嘉措受近事戒,取名根敦嘉措贝桑波。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在哲蚌寺去世。三世达赖名索南嘉措(1543-1588)。曾任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法台,并在康区理塘地方建立了春科寺。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相会,赠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从此才有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号
由于达赖喇嘛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已成历史定制。今之达赖喇嘛为第十四世。
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7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唯一转世灵童,后报请当时的国民政府特准免予“金瓶掣签”,在中央政府特派大员吴忠信会同热振呼图克图的主持下,1940年在拉萨举行坐床典礼,继位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1950年11月17日开始亲政, 年仅16岁即接替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后派代表与中央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又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后,曾先后担任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务委员,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
1956年11月下旬,十四世达赖应邀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槃 2500 周年纪念法会, 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西藏分裂势力的煽动下, 产生了居留国外不回西藏的想法,在印度境内滞留三个月。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做工作, 于1957年4月1日返回拉萨, 挫败了国际反华势力和西藏分裂势力策动达赖留居印度、搞“西藏独立”的阴谋。然而,1957 年以后, 达赖与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互相呼应,支持由局部扩展至全面的武装叛乱,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 1959年3月17日,达赖出逃印度。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活,走上了背叛祖国、背叛人民的道路。
流亡期间的达赖喇嘛接受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给达赖集团的“援助”经费为170 万美元,其中包括给达赖个人18万美元; 木斯塘“四水六岗卫教军”的津贴, 科罗拉多训练藏人游击骨干的开支,在纽约和日内瓦成立的“西藏之家”以及为达赖集团培训特工人员的经费等。70年代, 中美关系改善, 美国一度停止了对达赖集团的经济援助。自1989年开始, 美国每年又援助达赖集团50万美元, 1991年增至 100万美元。1992年4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正式给达赖集团“单独拨款”每年150万美元,1993年又增加为200万美元。以后又有大量增加。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公元十五世纪格鲁派形成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成为藏族社会中实力最强的教派。公元1652年,第五世达赖喇嘛进京入觐,次年被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赐以金册、金印。公元1713年,第五世班禅被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亦赐金册、金印。自此,清中央政府正式确立了达赖、班禅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以后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地位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才得以确立,成为一项历史定制。
达赖”与“班禅”的关系:二者谁的地位更高?
在探寻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达赖和班禅这两大派系在藏区佛教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藏传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其丰富的历史背景。随着佛教在藏区的传播,不同的教派逐渐形成,而达赖和班禅的出现,更是标志着藏区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根据传说,活佛的转世制度源于对派系利益的维护。根敦朱巴的逝世引发了对下一任活佛的追寻,从而开启了达赖一系的转世传统。而班禅的出现,则源自于宗喀巴大师门下的另一位杰出弟子克珠杰。这两位活佛的诞生,为藏区的佛教信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达赖一系的兴起可谓是历史的必然。根敦嘉措的智慧和才华使得他成为了二世达赖,尽管初期地位并不稳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众的支持,达赖一系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区的地位。与蒙古汗俺答汗的会面更是为达赖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被封赐了“达赖喇嘛”之称号,从此,达赖一系在藏区的地位水涨船高,名扬四海。
而班禅一系的崛起同样不可小觑。克珠杰的智慧和学识使得他成为了二世班禅,尽管起初地位不明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的支持,班禅一系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区的地位。尤其是在康熙时期,五世班禅的封赐更是使得班禅一系的地位日益稳固,成为了与达赖齐名的佛教派系。
然而,达赖和班禅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它们都起源于宗喀巴大师的教诲,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也曾有过争斗和矛盾。清朝时期,由于政治的干预和外部势力的挑拨,达赖和班禅之间的关系陷入了紧张局势。内部矛盾和外部干涉使得两大派系的师徒关系备受考验。
解放后,达赖和班禅的关系得以修复,尤其是十世班禅回到藏区与达赖会面后,两大活佛之间的师徒关系得以延续。尽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但他们都以和平与发展为己任,为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达赖和班禅,一个在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一个在宗教上承载着信众的希望。但在维护佛教信仰、保护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他们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师徒关系不仅是藏区佛教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达赖和班禅的光辉足迹将永远闪耀。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言:“承前启后,执迷不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中,才能实现历史的辉煌。愿我们铭记他们的贡献,也期许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中,传承和发扬这份精神,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