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响(2018年)
县档案馆的玻璃展柜里,那个生锈的铁盒成了"乡村记忆工程"的展品。解说员小周每次讲到1959年那页账本时,总要看一眼参观的人群。有个穿藏青色夹克的老头连续来了三天,每次都站在角落,第三颗纽扣缺了一半。
立冬那天,小周整理捐赠物品时发现个牛皮纸包。里面是本1971年的工作日记,扉页写着"李"字。翻到5月17日那页,纸上粘着根花白头发,底下写着:"今日埋秤砣于老槐下,重七斤三两,系马三强临终所托。"
下班时小周看见那老头在档案馆门口转悠。路灯亮起的瞬间,她看清老头手腕上戴着个奇怪的银镯子——分明是两截断镯焊在一起的。老头似乎察觉她的目光,把手缩进袖管,转身走进暮色里。
第二天清早,保洁员发现展柜里的账本被人翻到了最后一页。那页空白处多了行铅笔字,墨迹新鲜:"话沉了,秤砣浮了。"
第十二章 春汛(2020年)
马小军的儿子马清明考上大学,临走前爷俩去了趟老井遗址。如今那里立着块景观石,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字。马清明突然蹲下,从石头缝里抠出个东西:"爸,这啥?"
是颗生锈的秤砣,底部的"七斤三两"还依稀可辨。马小军接过来时,秤砣突然裂成两半,里头掉出张卷烟纸,上面画着个简易地图:老粮仓、井台、槐树三点连成一线,中心标着个红叉。
三月春汛,黄河水格外清。马小军按图找到河滩上一处凹陷,挖出个腌菜坛子。坛里除了泥土,只有张完好的银镯子收货单,日期是1947年腊月二十二,收货人签名处按着三个血指印。
回程的班车上,马小军遇见档案馆的小周。她怀里抱着个纸箱:"调去省城了。"颠簸中箱子里滑出本旧相册,有张照片飘落在马小军脚边:年轻的牛金锁站在井台边,手里捧着个麻袋,笑得像个孩子。
车窗外,柳絮纷飞如雪。马小军想起父亲临终时说的话:"有些事,该沉的沉,该浮的浮。"他摸出口袋里的收货单,对着阳光看——纸背透出三个淡淡的水痕,恰好圈住了三个签名。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